首页
剧院介绍
剧院简介
院长寄语
领导班子
历任院长
荣誉榜
联系我们
院属艺术单位
一团
二团
三团
四团
艺术研究中心
演员训练班
戏曲时讯
剧院动态
戏曲新闻
演出预告
通知公告
名家荟萃
菊苑耆宿
老艺术家
梅花奖
当红隽秀
剧目集锦
新剧动态
经典再现
院优秀剧目
视听欣赏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留言板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戏曲时讯
2025-05-16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22日-23日秦腔《花烛恨》即将上演
2025-05-16
八面锦旗映丹心 一纸长信诉深情——八家单位致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共谱军民鱼水新篇
2025-05-14
我院离退办联合西安爱尔眼科医院开展眼科义诊活动
2025-05-11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12日-13日秦腔《卷席筒》即将上演
首页
>
戏曲漫谈
>
名家评论
将 军 的 情 怀
时间: 2009-03-16
点击量: 5110
将军的情怀 马俊宏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秦腔团演出的新编历史剧《大秦将军》,以其独特的视角,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了王翦、秦王等人物形象。剧中各种悬念的设置,构成情节的跌宕起伏,矛盾冲突的尖锐激烈。布局巧妙,风格独特。最后的结局,既在情理之中,又出乎意外。引人思索、回味,给人多方面的艺术审美享受。而最为动人心扉,令人感触良深的,当是将军的情怀。 在秦扫灭六国的战争中,论天下武功,当首推老将王翦。王家一门三代“一心事秦”,一统之日,王翦被封为武成侯,儿子王贲被封为通武侯。并在琅琊立石刻碑,向天下后世彰显其功。这样一位功勋盖世的军事天才,《大》剧并未从正面去描写其军事才能及惊天动地的战争场面,而是以灭楚一战为背景,通过秦王与王翦君臣之间,内在心理的冲突与交锋,重点刻画人物性格,彰显将军的情怀。 战国末期,诸侯割据,七雄争霸,战乱不断,人民群众深受其害,盼望天下太平。一统华夏,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然而,在这个天翻地覆的年代,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异常激烈。扫灭六国,谈何容易?王翦要统帅秦军,也绝非一帆风顺。统一战争,又是最具群众性,号召力的事业,需要大胸怀、大气魄。庭议之时,王翦提出需六十万兵力及军事攻略:“重兵压境,慎重出击”的正确判断。然而,六十万军乃秦倾国之兵力。关乎国运的兵权,岂可轻易授人?加之秦王求胜心切,轻信、重用李信、蒙恬等青年将领,导致二十万秦军兵败覆没。 秦王后悔莫及,他“危急时刻思良将”。这一重任,历史地、必然地落在了大将王翦身上。然而,王翦统兵,非要六十万。于是,矛盾不可避免。秦王经过苦苦思索,决定以“赐婚”之策,一则使王翦“感王之恩,拼死效命”,一则派华阳公主去监军。于是,王翦陷入了两难之境。他最感沉重、无奈的是生命的分裂:一则已被军事、战争、韬略铸就了一大半生命,又要分出一大半来应付诸多的烦心事:秦王的猜忌、疑心、多变;李斯等人的权谋、诬陷等等。 战争统帅、指挥术,是一种精确的科学,应用冷静的态度、方法来研究、判断,绝不能感情用事。而君王猜疑,乃兵家大忌。君臣必须协调一致,同心协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为了一统大业,王翦“大智若愚,大度如海”,他多次上奏“讨封”、“请田”,看似保全自身的谋略,实则是权宜之计,是委婉地向秦王表明心迹,要君王放心、释疑。 从王翦的所作所为,言行举动,人们可以感受到将军的人格魅力,精神情怀。他一生“谦恭勤谨”、“效命舍身”、不计名利,顾全大局,为天下谋一统,为苍生谋安定、谋太平。责任与使命,道义与良心,在他身上统一融合,化为四个字:报国安民。这也是他行动的出发点,内在的驱动力。 王翦自幼熟习武艺,精于用兵之道。“事秦七十年,大小百余战”。其军事统帅、指挥艺术之高超,已达“举重若轻”的境界。如楚国边境屯兵相持时,他便装斗笠,鱼篓鱼杆,恬淡从容。而一旦时机成熟,战机一到,则精神抖擞,语调铿锵,指挥若定。这种境界,是从“举轻若重”的认真磨练中得出的,是集毕生精力,学习、研究、实践、总结,升华而成的。他一身浩气,两袖清风。既发挥军事专长,又保持其民众情怀。军事专长是将军风范,民众情怀乃将军本色。二者并行不悖,相融相生。将军的社会经验,人生阅历,政治倾向等,直接影响其用兵之道,及军事、战争的策略。对于王翦而言,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一统华夏,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无战乱之苦。其内心深层次是“有情”,“不忍”百姓受苦,是基于道德良心,保持“以天下为已任”的精神,是一种崇高的民众情怀。 他把自己的理想、志向,生死荣辱,与国家、民众的需求联结在一起,情感共鸣具有更大的普遍性。对人民群众的热爱与同情,使他自觉地担负起责任。积极进取,报国安民,奋发图强,心底无私等,正是民族精神在他身上的闪现。这种风范,对观众在情感方面的冲击力与震撼力是巨大的。提供给人们关于道德、人格、精神、境界等方面的思考,也是我们这个历史转型时代所特别需要的。将军的军事才华、指挥艺术与民众情怀,融于一起,表现出热情、诚挚、坚韧。他脚踏实地,耿直、朴实得象个农夫,一个“心地淡远的田舍翁”。处处流露出质朴、真切的生命底色,发散出固有的、难以泯灭的人性的光辉,闪烁着崇高的生命之美。他使人们感悟到,做一个给社会、人类带来光明而无私地贡献自己一切力量的人,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坦荡无私、宽宏大量、耿直朴实,这不仅是一种美德,也显示出一种气度和力量。无论是作为军事统帅,还是游走山川,王翦都是一个英雄豪杰,民族的“脊梁”。 将军独特的性格风彩,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品格情怀,不被秦王、李斯等人所理解,也超越了世俗目光及功利主义的评判标准。他的超群出众,不同凡响即在于此,精神的崇高亦在于此。关注民生,忧疾民苦,即是对人类的关爱。其民众情怀,具有超迈古今,跨越时空、国界的魅力。因而,至今仍然为人们所热爱、敬仰、怀念。 结尾处,将军在抛洒纸钱,祭奠将士的亡灵。其实,是在祭奠他心中那永不泯灭的热望,亦是他内在情怀的外在表现。这实在是人性美的闪光。将军伟岸的身躯,最终隐于山水之间,似已化作高山、大河,融入黄土地之中。其精神、品格,又如高大挺拔的杨柳树,越长得高、越垂得低,这姿态,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大境界?寓示着博大的胸怀。其形象,自有一种阳刚之美,潇洒之美。且血肉丰满、形神栩然,在舞台上熠熠生辉,令人感到可亲、可信、可爱,不由肃然起敬。 《大》剧主题鲜明、含蓄而不直露。在情节的发展中,自然、真实地展现人物性格。看似君臣猜疑的俗套,实则匠心独运,从另一侧面反衬出将军的精神、品格,及其情怀。揭示出秦王特有的心理性格。 同时写了将军与李斯、赵高等人的矛盾冲突,主要是内在心理、性格的冲突。其激烈程度,剑拔弩张,在戏剧审美上,则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加了戏剧性、趣味性。也使人们看到了真善美与假丑恶、忠与奸之间的较量,水火不容。因而,廓清吏治、近贤远佞,在思想领域里,继续清除封建余毒,是一个长久的话题,不容忽视。 《大》剧的舞台呈现,气势磅礴、恢宏壮观。如秦楚交战时的战争场面,如结尾处的秦军兵阵图等群舞场面,威武雄壮、撼心动魄。给人以极强的、整体性的情感冲击力。烘托氛围、深化主题,使《大》剧更具艺术张力。慷慨激昂的音乐唱腔,给人以阳刚壮美的艺术享受。 主演赵扬武,重在刻画人物性格,一举一动皆从人物心理出发。他搜集、阅读了多种相关资料、书籍,了解掌握历史背景,深入体会将军的内在心理情感,尽量从思想情感上向人物靠扰,表演具有一定的心理深度。最为突出的是其唱腔。他充分发挥嗓音优长:高亢、洪亮、音色淳厚,富有磁性,感情饱满,揭示人物的内在心理情感,淋漓尽致,人物形象鲜明,感人至深。王新仓饰演的秦王,唱、做并重。两人演对手戏,主要表现了君臣之间的心理交锋与冲突,从而更衬托出王翦作为大秦将军的崇高的精神风貌,及品格情怀。 秦腔团艺术实力雄厚,演出阵容强整,雷涛(饰李斯)、徐松林(饰赵高)、谭天杏(饰华阳公主)等人,均有上佳表演,各显特色、相互辉映,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时,导演、音乐、舞美、灯光、服饰等各个门类通力合作,协调一致,与剧情紧密配合,共创舞台艺术的整体美。从统一战争的大背景中,显示将军顶天立地、叱咤风云的性格力量,及英雄的气概和胆略。塑造真正意义上的人,给人思考、回味的空间,远远超过了事件本身,易于引起共鸣。使人净化心灵,升华精神,从而寻找到一个真实、高尚、理想的自我。《大》剧的现实意义即在于此。
好院长马健翎 我们永远怀念您
杰出的戏剧家黄俊耀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