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院介绍
剧院简介
院长寄语
领导班子
历任院长
荣誉榜
联系我们
院属艺术单位
一团
二团
三团
四团
艺术研究中心
演员训练班
戏曲时讯
剧院动态
戏曲新闻
演出预告
通知公告
名家荟萃
菊苑耆宿
老艺术家
梅花奖
当红隽秀
剧目集锦
新剧动态
经典再现
院优秀剧目
视听欣赏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留言板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戏曲时讯
2025-05-16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22日-23日秦腔《花烛恨》即将上演
2025-05-16
八面锦旗映丹心 一纸长信诉深情——八家单位致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共谱军民鱼水新篇
2025-05-14
我院离退办联合西安爱尔眼科医院开展眼科义诊活动
2025-05-11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12日-13日秦腔《卷席筒》即将上演
首页
>
戏曲漫谈
>
名家评论
好院长马健翎 我们永远怀念您
时间: 2009-03-16
点击量: 5514
好院长马健翎 我们永远怀念您 段林菊 时光流逝的真快呀!10月18日是敬爱的马健翎院长的祭日,他离开我们整整43年了!他对民族文化无比眷恋,创造了秦腔事业的辉煌,留下了丰硕的艺术成果和精神财富;他对年轻人像慈父般的关爱,造就了大批的艺术人才……43年来,马院长的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点滴往事,时时萦怀。 1958年是“大跃进”的年代,新剧目层出不穷,一天演两三场戏,晚上演完戏再接着苦战到天明。此时正值团上赶排为春节推出的新剧目大型现代戏《两颗铃》,马健翎院长、黄俊耀副院长亲自带领主创人员,争分夺秒,日以继夜在排练场苦战。我在剧中扮演的田惠玲有一场让丈夫去投案自首的戏,我演得温柔有余、刚强不足,戏总是冲不上去,马院长看得十分着急,亲自上场示范,他睁着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向我一步一步地逼来,我胆怯的步步后退,浑身的汗毛都竖起来了。冷不防,他一把将我推了个趔趄,倒在地上,他说:“夫妻间儿女情长,但在敌与我、生与死的大是大非面前,田惠玲要刚毅果断,绝不能再缠缠绵绵,要有一种大义灭亲的精神。”他示范时十分投入和激情,那入木三分的表演,永远印在我的脑海! 1957年除夕夜,眉户现代戏《高山流水》彩排完后,马院长对剧本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彻夜未眠。天蒙蒙亮,就把我和阎更平老师及任维成等叫醒,突击念词、改戏,鏊战了一天。初一晚上,修改后的《高山流水》正式和观众见面了。演出结束后,马院长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对我说:你的词改得最多,真替你捏了一把汗,总算浑全的下来了。就这样,我们和马院长共同渡过了1958年那个非同寻常的春节。 马院长胸怀宽广,平易近人,常和一团的男女老少盘腿而坐拉家常、论事业、问寒叙暖。大家都愿意和他亲近。他非常爱惜人才,只要在艺术上有点才干的人,就得到他的器重和关爱。一天晚上,我实在是困极了,席地而坐,爬在凳子上就呼呼地睡着了,有的同志急忙跑到我身边要叫醒我,被马院长阻止道:“不要叫,娃太困了,让她睡一会儿吧,”他脱下皮大衣轻轻给我盖上,当我觉得身上暖烘烘时,猛然醒来,发觉盖的是马院长的皮大衣,我愣了,望着院长寒冷中更显瘦弱的身子,什么话也不会说了……一团的著名演员任哲中演戏享誉大西北,马院长对他情有独钟,曾说:唱旦角的能把戏唱红火,但唱生角的哲中 一本《周仁回府》,竟然让观众从南大街剧场售票处一直把队排到西木头市买票,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真了不得,稀罕呀!在国家困难时期,任老师曾亲自对我说,马院长看我家庭困难,每月都给我20元或30元钱,还再三叮咛,不要在外面讲。马院长平日生活十分节俭,从不乱化钱,摆排场,但他对公益事业,对下级,对同志,对群众,却总是慷慨解囊,从不吝惜!一团的老艺人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饱受坎坷苦难,社会地位卑微,解放后才获得了新生,遇上马院长这样的好领导,他们由衷地感到若不努力工作就对不起党,对不起好院长马健翎。他无私奉献的精神,产生了无穷的凝聚力和积极性。 马院长对别人总是细致入微,而对自己生活上则马马虎虎,极其简朴,尤其是在中年失去心爱的妻子杜芬茹同志后,更是不修边幅,虽说组织上安排人料理他的生活,但毕竟是男同志,难免有疏忽之处,常看到他衣服不洁,房中杂乱,一次一团团长王群定把当时担任一团青年演员队副队长的我叫去,让给马院长收拾收拾,我把女同志召集起来,抗敌、明琳、彩凤……洗的洗,擦的擦,一会儿就把房子打扫得整整齐齐,被子单子洗得干干净净,马院长一看高兴极了,直夸一团的女孩子淳朴、能干、团结。 在马院长的床头前挂了一幅雁塔牌的白布帘子,年久未洗,已变成黄色了,我正准备取下来,却被马院长挡住了,深情地说:“这是杜同志(马院长一直这样称呼他的爱人)生前睡的地方,病重时,为了减少对她的打扰,专门挂了这副布帘子,让它保持原貌吧,留作纪念!”这幅变了色的布帘,伴随院长走完了他的人生。 冬季,马院长身上常穿一件黑绸子背心,由于穿得太久,磨得黑明,棉絮板结得很硬,无意中我给母亲说了。谁知听者有心,过了几天后我回到家,母亲拿着一件做好的棉背心说:“本想给马院长做一件新的,可没布票啦,只好用旧衣服拼起来,洗得干干净净,用颜料染得蓝蓝的,只要他不嫌弃,保证暖暖和和,把身上那件换下来我给他拆洗干净,两件换着穿!”我在送这件背心的路上心里还忐忑不安,怕院长嫌弃。没想到院长穿上挺高兴,连声说道:“合适合适,你妈是个实在人,扣钉得结实,我看衣服穿烂都掉不了,厚厚实实,暖和暖和!”这件不起眼的背心,让马院长心里过意不去,要到我家向我母亲表示谢意。当他踏进房门,一眼看清了我家的贫寒境况,临行时执意放下50元钱,我母亲再三推辞,他坚持留下说:“给菊子买点好吃的补补身体。”事后,母亲感激地说:“院长的情咱领了,你用这钱扯一件质量好的料子,我重新给院长再做一件。”使人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新背心还未来得及做,他就走了,他走得那样匆忙…… 那时,我们参加了收麦子、拔棉花杆、戈壁滩挖渠、大练钢铁等许多社会活动,我虽体弱,却也不甘落后,终于不堪重负,病倒了。经医院诊断是肝炎,那时我才20出头,对肝病的危害性缺乏足够认识,把病置之脑后,排练、演出照常参加。59年,省委决定组织“陕西省巡回演出团”,我被借调到原三团突击排练碗碗腔《白玉瑱》一剧,扮演尚飞琼。9月周总理来陕视察时《白玉瑱》为总理演出,接着又开始了全国十三省市巡回演出,半年后回来,病情更加严重,肝大四指脾大两指,经医院和军大专家会诊,初步诊断为“早期肝硬化”。我偷看病历后知道了真象,又听传说“这娃最多能活十年”,我陷入在一种极度痛苦中,情绪一落千丈,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流个不停。省上领导对我的病情十分关切,为保证治疗,省长李启明指示,停止一切演出,离开西安到长安常宁宫疗养,开始和彩凤在一起,彩凤身体恢复后,就剩我一个人。马院长怕我孤单,让我搬到他的生活基地鱼堡头,和患肺病的李应真一起养病。 难忘1961年在鱼堡头住处养病的日子里马院长对我的关怀教诲,这使我终生受益。 马院长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病对你们是件坏事,但你们要创造条件将坏事变成好事,要珍惜、利用时间,好好的学习,千万不可荒废。梅兰芳大师,外国人称他为梅博士,不仅因为他是戏剧艺术专家,还由于他有渊博的知识,文字很见功力,书法、国画都有很高的造诣。你们要向这个方向努力,相信你们素质全面提高后会创造出光彩照人的角色的,精神也会愉快起来,病自然而然会好的,这不是将祸变成福了吗?在马院长的鼓励下,我和应真除了每日坚持练体力能支撑的腰、腿、圆场等功,还练习写大字,由马院长批改,写的好还给画红圈。 养病中我们都坚持写日记,看书,聆听马院长讲文学,讲戏剧,谈时事,谈论做人的道理……马院长还亲自给我们讲课,讲了很多诗词及古文观止中的文章,有《陋室铭》、《桃花源记》、《陈情表》、《秋声赋》、 《阿房宫赋》、《前后出师表》等。讲《阿房宫赋》时,他让我们特别注意它的开头及结尾:开头十分精练,只用十二个字“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就说明了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用尽蜀山木材建造了一座阿房宫,结尾更是精彩深刻,很富有哲理性:“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他说:不热爱人民,注定是要失败的,历史的教训不吸取、不借鉴,悲剧就会重演。在讲李密写的《陈情表》和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时,他情感充沛,念得是有情有意。院长说:“文章没有追求文字的华丽,而是真切的感情,故能打动人的心,让我们为之悲戚、哀伤,真是千古祭文之绝唱。一篇好文章能达到这种境地,可以说是高峰了。演戏是同一道理,你们的力量能把观众都调动起来,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那你就成功了!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你们下大功夫,去钻研琢磨戏剧的深奥,不断提高基本功的功力。”在他的引导下,我阅读了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及《白夜》、《贵族之家》、《母亲》、《梅兰芳舞台生涯四十年》、普希金和契柯夫的系列著作,那是我一生看书最多的一段光阴。 我和应真在“品字窑”养病时相处得很好,应真同志有很多优点,她诚恳、泼辣、热情,待人像一盆火似的。我那时病体瘦弱,却长了一头浓发,洗时感到吃力,应真常帮我冲洗梳理。但生活中难免有碰磕,也闹过别扭,院长发现了,就找我俩谈话。他说:“发生矛盾不奇怪,要化解,不要钻牛角,你们和亲姐妹一样,有什么疙瘩解不开呢?”他顺手递给我一本《共产党宣言》,我不解的愣住了,他接着说:“看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无产阶级友谊是多么的诚挚和伟大呀!”捧着书我嘀咕,我们这些渺小的人物咋敢和世界上的伟人比呢?院长笑着说,你们是很渺小,但道理却是一样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为了全人类的解放,为了无产阶级的共同事业一起奋斗,你俩不也是为了党的文艺事业在共同奋斗吗?你们要互勉互励,建立革命同志间的友谊。 这本《共产党宣言》常在马院长的枕旁放着,他经常翻阅,重要部分,用红铅笔画的杠杠圈圈,内页的两旁题有他用刚劲的笔锋写下的批注语:“一个响彻云霄的口号!”“无产阶级伟大的感情,伟大的胸怀!”等等。我万万没有想到,这本书竟成了马院长留给我最后的纪念!它随我度过了十年浩劫,又步入了改革开放的岁月。四十多年来,我常常翻阅他那珍贵的笔迹,籍以寄托我的思念之情! 马院长在谈到戏剧的改革时说:中国戏曲常常是精华和糟粕并存,我们必须摒弃糟粕,取其精华。《游龟山》中“藏舟”一折就很典型,过去好多演员讨好观众,在舞台上乱发挥,演得酸溜溜的,这种演法把纯洁的爱情歪曲糟蹋了。所以在改编“藏舟”时突出了一对青年男女在患难中相知相遇,通过事件的推进而认识对方,最后达到相爱,他们的爱情是有思想基础的。 我看元曲关汉卿《窦娥冤》原著时,张驴儿和他父亲一同寄居在蔡婆婆家,马院长改编时把驴儿的父亲改成了母亲,我不明白院长的意图,就请教他。他说:“舞台同时出现两对鳏寡、两老两少,并且驴儿和他父亲同时调戏窦娥和蔡婆婆,这对蔡婆婆的形象是个损害,况且驴儿的行为,完全可以完成对窦娥的陷害,造成人世间的奇冤大案!舞台要净化,污浊的东西我们必须剔除,这就是我把张父改成张母的想法。” 1962年马院长一直在酝酿《春秋笔》一剧的改编。于63年春细则提纲全部脱稿,脱稿后的当天他非常高兴和激动,滔滔不绝谈论着他改编《春秋笔》的初衷。他说他幼年就喜欢看戏,多次看山西梆子演此剧,演须生的演员把吴承恩演活了,让他始终忘不了。吴承恩是为救主而舍性命的,是应当肯定的。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当继承和发掘……当我们翘首盼马院长新作问世的时候,从最高领导层刮来了一股冷风,所有的古典戏都被禁锢了,马院长潜心研究改编的《春秋笔》也就胎死腹中了! 1955年,我院的社教已经开始了,空气越来越紧张。厄运降临,“社教组”通知院长离开鱼堡头生活基地搬回剧院,虽说没有明确宣布隔离,实际他的行动是受到了限制 (活动区就是他的卧室及外面的小会议室)。往来的人稀疏,院长很孤单。在他逝世前一个周六,我去探望。几天未见,他消瘦了许多,我凝视着他不知该用什么话去安慰他,他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但多次对我欲言又止,使人感觉到他心中的隐痛,他是一个讲党性原则的共产党人,有天大的委屈和冤枉都不会随便说的。最后,马院长在《陕西日报》的顶端用铅笔写下了“实事求是”四个字,它竟成了敬爱的院长的临终遗言!从那风风雨雨的年代开始,做事做人我都把它当做人生的座右铭,时刻牢记他的谆谆教导。
秦腔新青春时代的到来
将 军 的 情 怀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