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晚,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座无虚席。来自陕西日报等省直新闻媒体的300余名职工,兴致勃勃地观看了由该院小梅花秦腔团慰问演出的《五女拜寿》。这出精彩剧目从大年初六至今连演了数十场,以青年才俊满台生辉的艺术呈现场场爆满。此次演出也是该院自新剧场建成以后,提出“西安天天晚上有秦腔”的演出口号后的实际举措。
当晚的演出结束后,陕西日报社社长杜耀峰、总编辑雷一鸣等社委会成员上台表示感谢。杜耀峰说,首先,这台戏剧的内容好,它与莎士比亚的名剧《李尔王》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一个家庭的兴衰荣辱的变化,反映了无论世事如何转变,人生的忠孝仁义等传统的价值观念永远不会改变。其次,这台戏剧的形式好。秦腔是中国戏剧的鼻祖,是中华民族的本腔。此次小梅花秦腔团把越剧的经典剧目移植过来,用秦腔来表现,能够有效地引导北方观众恢复社会主义价值观体系。第三,小梅花秦腔团的演员们表演得好。从《杨门女将》到《五女拜寿》,演员们以小小年龄,却打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精品剧目,值得赞赏。在西安,现在天天可以看到经典的秦腔剧目,这是西安观众的福气,更是秦腔艺术的欣慰。秦腔作为一种国粹,我们要在创新中普及,在提高中保护,要把时代的旋律和价值观念充分融入到秦腔艺术的发展中,让广大观众学习秦腔、热爱秦腔。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早在2007年10月新剧场落成之时,就提出了“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天天晚上有秦腔”的演出口号就在新剧场不间断地展开了形式多样的系列演出活动,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每天入夜时分,华灯初上的研究院剧场门前,便人头攒动、观众络绎不绝,形成了如火如荼的演出市场。
为了最大程度地吸引观众,戏曲研究院重拳出击,连续推出了“七朵‘梅花’迎新春交响音乐会”、“青春版《杨门女将》贺新春演出月”、“优秀中青年演员个人专场演出月”、“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迟开的玫瑰》展演月”、“庆祝建院70周年100场庆典演出”、“恭逢盛世喜迎新春演出季”等系列主题演出活动。先后有96个剧目轮番上演,其中有《赵氏孤儿》、《铡美案》、《十五贯》、《周仁回府》等经典剧目,也有荣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的《迟开的玫瑰》,以及该院近年来新创作演出的《杜甫》、《凤鸣岐山》等优秀剧目。参加演出人员400余人。这不仅让一些誉满三秦的秦腔名角与观众保持了亲密接触,还给许多平时很少担纲主演的优秀演员提供了机会,更重要的是,推出了拥有100多名艺术人才的小梅花秦腔团。这支秦腔新军以青春版《杨门女将》、《五女拜寿》崭露头角,赢得了全国甚至世界的广泛瞩目。
通过一年多的演出实践,“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天天晚上有秦腔”活动总共演出380余场,吸引观众数十万人次。在演出市场低迷、观众群体萎缩的背景下,他们以“经典性剧目,高水平演出,公益性票价”的定位,打造出了可喜的都市文化新景观。同时全方位展示了该院的豪华阵容,锻炼了人才队伍,剧场演出上座率平均达到87%。遇有精品剧目、新创剧目以及名家名角的演出,甚至出现座无虚席、一票难求的情况,已成为西安文化消费的新热点。
今年以来,在政府财政
“文化惠民工程”资助下,在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西安中国画院以及新闻媒体的支持下,省戏曲研究院坚持以低票价面向观众,还戏于民,得到了群众的热烈拥戴。据悉,2009年,他们还将与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联手推动演出市场,要在去年的基础上力争做到天天演出不断,把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天天晚上有秦腔”这块金字招牌做大做强。
(陕西日报记者 王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