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漫谈>名家评论

“李梅现象”的启示
时间: 2010-07-30          点击量: 3744


  虎年初一,下着雪,下午五点多,陕西电视台播放着李梅主演的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我看着看着,又情不自禁地热泪盈眶,这部反映我们交大西迁的戏,我不知看了多少遍了,每看都激动,以至成了条件反射,李梅所饰演的孟冰茜又甜润又激越让人热耳酸心的演唱,倾倒了所有的戏迷——真是巧极了,正其时就收到了李梅发来的一个春节祝福:“随缘常喜,随遇而安,心存感念,胜过千言,情意不忘,忙碌依然,惟有祝愿,涌自心田,新春安康,快乐拜年!”我立时产生了戏迷被他所崇拜的偶像亲切接见样的感动,马上给她回了一个祝福:“谢谢。春节了,‘白色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瑞雪兆吉祥,祝您全家吉祥,百事顺意,来年红运必至步步高,气吞万里如虎跑,直至梅花三弄人在花中笑”。戏剧界规定:能得三次梅花奖者,即可授“梅花大奖”,所谓功德圆满。我相信李梅已经具备了这个水平,只是“文齐福不齐”,三获梅花奖,是我对她艺术创造的希翼。我觉得,李梅就是为戏而生的,二十年来,塑造了众多为观众所熟知的舞台形象。从《西湖遗恨》、《留下真情》到《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她把每一个角色都塑造得活灵活现,她在一个一个角色的塑造中,艺术特色也渐渐由炫人耳目到炉火纯青,她个人也成为秦腔界的领军人物。
  我常常在看李梅演出时,想到中国戏曲界不同剧种的一系列人物,随便举几个我个人喜欢的:京剧演员李海燕,晋剧演员栗桂莲,蒲剧演员任跟心,评剧演员曾昭娟——这其中我最喜欢的当然还是我们的秦腔演员,她们一上场,就不同于其他人的气韵,能够占领以至占满整个舞台,使观众的情绪随着她饰演的人物的情绪移转,而且能使受众由她的演唱喜欢上这个人物以至这个剧目甚至这个剧种,正是戏可以带人人可以带戏。我想,假如没有李梅,《大树西迁》就不能这样感动一切人,甚至使难以接受秦腔的人也一下子爱上秦腔。李梅的成功,或者李梅式的各个剧种在当代的领军人物的成功,成为如“李梅现象”的一个个现象出现,其实不是机遇和先天条件所能解释的。我觉得,这些现象能带给我们以下启示:
  一、艺术家的个性禀赋对成功至为关键
  艺术创作,通过塑造饱满、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作为创作的主旨,更是用直观的“形象”向观众传递情感,以期产生共鸣。李梅在《迟开的玫瑰》中塑造的乔雪梅就是通过“形象”打动观众的成功范例。李梅用真情诠释、演绎的乔雪梅,是一个有大爱、惜真情、能担当的坚强女性,她为亲情舍弃梦想勇挑重担的大爱之举感动了无数观众。有爱有情有担当,是这一人物形象的“个性”,也是打动观众的钥匙。而如何让人物形象拥有打动观众的“个性”,这便需要演员的个性禀赋来体现了。李梅能取得今天如此傲人的成绩,不能不说是“天赋异禀”,良好的嗓音条件和自小来自家庭的戏曲艺术熏陶,以及超出同龄人的艺术灵感和悟性让李梅比其他戏曲表演者更接近戏曲艺术的最高殿堂。作为一名戏曲演员,李梅有着极为突出的“个性”,助她成功的最强劲的推动力那就是“狠”。她把秦腔视作生命,从学生起,她就揣摩出了“早起晚睡”、“志坚心狠”的练功方法,以超出常人的毅力和坚韧夯实功底,打牢基础,凭着这样的一股子“狠劲儿”追逐着自己的梦想,从未停歇。及至摘折“梅花”奖,成了秦腔“四大名旦”之首,享誉海内外的“秦腔一枝梅”,她依然保持着“狠劲儿”毫不褪色。在排演《大树西迁》时,她为了演好主人公老年时期的身形和神态,长期的背部弯曲,导致其五六节胸椎增生,背部疼痛难忍,她硬是坚持了下来。李慧娘、乔雪梅、孟冰茜,不同的人物性格却一样的精彩动人。
  二、用“心”演戏
  有“心”并且能用 “  心”、会用“心”演戏是戏曲演员的高境界,只有用“心”演戏才能塑造鲜活饱满的艺术形象,打造不朽的艺术精品。李梅就是一个有“心”并且能用“心”、会用“心”演戏的优秀秦腔演员。她深深地懂得文化知识对理解戏、演绎角色的重要性,也明白一个演员要走向真正的成功需要厚实的文化修养。她把屠格涅夫、黑格尔等文学家、哲学家的话作为指引人生和艺术追求的圭臬,从戏曲表演专论到戏曲名家传记、从艺术原理到实践争鸣、从中外文学名著到戏剧专刊杂志,李梅无不涉猎。手不释卷,常常有感而发激情难抑砌成优美隽永的文字发表于报刊;还开辟了网络博客,记录排演历程和心得,写下对秦腔发展的苦苦思索,更与戏迷互动交流,说戏聊戏,不断提高。“苦读与多写”被李梅认为是最好的“提高文化素养的催化剂”。不光读书写作,李梅还是圈内有名的书画家。线条艺术与表演艺术相同的意境帮助李梅不断提升艺术表演的境界。艺术表演境界的不断提升,有助于演员进入到更高的美学层次乃至哲学层次,从而反向促进艺术表演的内涵不断深化,意义不断升华,这就是哲学素养对于戏曲演员的重要作用,也恰恰再次证明了中国戏曲自产生就是一种哲学现象。方寸舞台,演出人生百态,正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只有具备哲学素养的演员才能于其间“大彻大悟”,演出如戏人生。她有高远的视角、有足够的能力去用“心”成就艺术精品。
  三、角色行当的肯定否定规律
  中国戏曲起萌之初,演员行当的区分并不十分明确,往往一个演员能分饰多个角色,哪一行当都能出演。随着戏曲艺术的不断向前发展,逐渐形成了生、旦、净、丑的基本行当,又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了每一大类行当的分支,戏曲表演艺术水平的提高,要求行当的分工越来越细,也要求演员在独守一门行当时更加深入的研磨行当的特点以达到更精致更精准的表演效果。这当然有利于艺术表演朝着专业化、深层次去发展。但以肯定否定规律来看,角色行当的不断细化精深又有可能隔离戏曲艺术表演本身的一体化、统一性要求。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生发更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快节奏、高效率、多元、个性、突破、融合等等成为了文化的关键词,中国传统戏曲要想在文化交融的大时代谋得生存,就必须与时俱进,守行当又不墨守行当,甚至突破行当或创造新的行当。《迟开的玫瑰》中的乔雪梅,舞台上要表现其从少女到中年女子的经历,李梅的演出年龄跨度大、时期经历长。到了《大树西迁》,她扮演的孟冰茜更是要经历青年、中年、老年三个阶段,基本演绎了主人公的一生。李梅在这部剧中一人饰演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孟冰茜,在角色行当的划分上,必须突破已有的旦角行当划分,两个多小时的戏,三个角色行当,只有对于旦角行当表演程式的熟练、贯通,对于现代戏剧多种艺术方式的糅杂以及对于人物内心情感的精准把握才能表演的流畅细腻。
  老作家马烽先生曾语重心长地对笔者讲:“我们这一代作家是边学习文化边走进文坛的,那时的读者许多人也都刚学识字。现在的读者都是知识青年,搞文学艺术创作的难度自然就大了,高度要求自然也不一样。”戏曲创作,当然也是这样。李梅的成功验证了这一切。
 (作者系西安交大中文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