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漫谈>名家评论

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专家观看《西京故事》后召开的专题座谈会发言摘要
时间: 2011-09-22          点击量: 3804

(根据39日录音整理,以发言先后为序)

  季国平(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戏剧博士)

  看了很过瘾,很鼓劲,《西京故事》非常精彩,非常感人,体现了坎坷中的辉煌,高亢中的悲凉,这个戏刚立在舞台上就呈现出这样一个效果,非常可喜可贺。陈彦的“三部曲”已经形成了剧作家一个基本的艺术风格,但《西京故事》比陈彦之前的作品时代感更强、更尖锐、更现实,绝不仅仅是一般性的农民工的话题,而是触动了当下最敏感的话题。这个戏的舞台呈现很精彩,很巧妙,给人感觉很绝,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真是让人激动不已。

  康式昭(文化部原政策法规司司长、著名文艺评论家)

  又看到了一台好戏,从《迟开的玫瑰》到《大树西迁》到《西京故事》,是剧作家陈彦的“西京三部曲”,《西京故事》绝不亚于前两部的成就。这个戏关注了农民进城这样一个潮流,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思考,剧作家本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政治敏感性,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现在拿出来正是适时之作,有非常强烈的现实意义。每个演员演得都各有特色,非常形象、准确、到位。

  赓续华(《中国戏剧》主编)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又抱了个大金娃娃!看这个戏时观众那么兴奋,结束后那么多人涌到台前去,让我特别有感触。说明我们如果真能写出一点老百姓的心声,百姓是特别喜欢的。我对这个剧的感受有三点。第一,给力。全场洋溢着秦腔主题的生发之力,让我们知道生活是艰难的,但我们应该挺直腰板坚持,这其实应该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全剧洋溢着昂然向上的力量。第二,精彩。这部戏体现了秦腔之美,审美意味。第三,深刻。陈彦的作品从《迟开的玫瑰》到《大树西迁》再到《西京故事》是不断发展的。他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当下社会非常深刻的问题。例如讲到尊严的问题,农民工进城工作中的寻梦,人们生活中的艰辛。我对这个戏感触特别深的地方是,整出戏洋溢着一种由内而外的激情,感染力特别强。主演李东桥表演真是棒极了,不愧是陕西最早的“梅花奖”演员,从《千古一帝》中的一个皇帝到《西京故事》中的一个小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崔伟(中国戏剧家协会研究室主任)

  《西京故事》写了人的命运和心理,民族的精神品格,不仅深深地吸引了我,而且给我一种深刻的思考。它不是简单的写一个现实生活的热点,而是通过一家两代人这个点,展现艺术家对生活的一种思考,对人性的一种把握,对现代生活走向的一种复杂的体味。在戏曲、话剧的创作历史上,这个戏是一个开创者,也是具有独特价值的一种艺术实践。戏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极具震撼力,父亲给我的震撼是他身上体现的那种淳朴的美和原始的心理的健康;儿子对生活的理想,以及自尊背后的自卑,是现代人心灵的通病,也是我们目前在戏剧作品中没有涉及到的,没有关注到这么深刻、这么具体、这么具象的一个人物形象,这正是这个戏具有深刻艺术价值和存留价值的一个基础,它一定有很好的前景。

  邢德辉(国家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东方歌舞团前总编导、著名导演)

  在当下整天谈论文艺娱乐化的时代,今天我能够看到这样一出震撼人心的现实主义作品,我自己感到一种安慰。

  这个戏的成功,首先体现了陈彦院长作为一名编剧的社会责任感,三年的思考磨砺出这样一出戏。我们要谈这个戏,首先要肯定编剧的作用,它是一部非常强烈、非常震撼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时代精神的赞歌。它的思想性很深,反映了中国进入工业化、全球化时代,我们身边发生的问题,思想上的无奈,优秀的传统如何继承等问题。第二,这是一出导演的戏。导演通过矛盾的不断展开,引领观众不断去思考。第三,这出戏的音乐具有非常浓郁的秦腔味,发挥了秦腔本身特有的表现力,体现了秦腔回归本体的时代感。

   姚欣(文化部原艺术司副司长、中国现代戏研究会会长)

  戏曲研究院作为秦腔界的龙头老大,简直是太厉害了,整体艺术实力实在是太强大了,这几年接连不断地有新戏、好戏出现,特别在现代戏的创作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陈彦的“三部曲”每一部都很成功。《西京故事》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力作,这沿袭了陈彦一贯的艺术风格。这部戏提出的问题很深刻,涉及到道德观念的变化。

  这部戏的内容很丰厚。如果把这个戏仅仅解读为农民工的问题,那就简单化了。实际上这个戏不是在写一般意义上的农民工问题,涉及的面非常广,包括陪读过程中从教育角度反映出的问题,父亲身上体现出来的踏踏实实、勤劳致富的精神品格等。总的来说,这个戏到目前为止基础很好,第一次出来就这么感人,非常难得,是一部难得的现实主义力作。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