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院介绍
剧院简介
院长寄语
领导班子
历任院长
荣誉榜
联系我们
院属艺术单位
一团
二团
三团
四团
艺术研究中心
演员训练班
戏曲时讯
剧院动态
戏曲新闻
演出预告
通知公告
名家荟萃
菊苑耆宿
老艺术家
梅花奖
当红隽秀
剧目集锦
新剧动态
经典再现
院优秀剧目
视听欣赏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留言板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戏曲时讯
2025-05-16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22日-23日秦腔《花烛恨》即将上演
2025-05-16
八面锦旗映丹心 一纸长信诉深情——八家单位致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共谱军民鱼水新篇
2025-05-14
我院离退办联合西安爱尔眼科医院开展眼科义诊活动
2025-05-11
【西安天天有秦腔】5月12日-13日秦腔《卷席筒》即将上演
首页
>
戏曲漫谈
>
名家评论
老树新花放异彩
时间: 2009-03-31
点击量: 5598
老树新花放异彩 ——我院庆祝建院70周年庆典晚会演出综述 金秋十月,我院迎来了七十华诞。从1938年我院的前身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在延安成立,到现在充满生机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经历了70年的风雨洗礼。七十年间,我院培养了大量的艺术人才,创作演出了戏曲作品近700部。为了全面展示我院深厚的文化积累、丰富的剧目资源和整齐豪华的艺术阵容,更好地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繁荣秦腔艺术,我院继庆祝建院70周年100场演出结束之后,又于10月10日至14日隆重举办了建院70周年三台庆典晚会:《七十年华章》、《盛世秦风》、《春华秋实》。艺术家们以深情的演唱祝福剧院母亲,以精彩的表演展示“秦腔最高学府”的艺术风采,以高昂的热情回馈广大观众。晚会精彩纷呈,争奇斗妍,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纵观三台庆典晚会,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 历史与现时交辉 三台晚会《七十年华章》、《盛世秦风》、《春华秋实》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出了我院七十年来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七十年华章》重在对我院历史的纵向梳理,《盛世秦风》重在展示活跃在当今戏曲舞台的优秀中青年演员的风采,《春华秋实》则是离退休老艺术家的专场演出。三台晚会从不同的角度切入,独具特色,又浑然一体,形成了历史与现时交相辉映的盛大景观。 《七十年华章》作为主题庆典晚会,是此次院庆活动的重头戏。它以我院历史发展进程为主线,共分为激情飞扬、百花争艳、万紫千红和春色满园四个版块。每个版块形式独具,寓意深远。“激情飞扬”版块以延安时期的创演剧目为主,编排了《十二把镰刀》打镰编队表演、《大家喜欢》挑水编队表演和《血泪仇•手拖孙、女好悲伤》4人合唱;“百花争艳”版块主要反映解放后我院的长足发展,选取了《梁秋燕》、《金琬钗》、《白蛇传•断桥》、《游西湖•鬼怨》、《周仁回府》五个久演不衰的剧目片段;“万紫千红”版块以新时期我院创演的精品力作为主,《千古一帝》、《杨贵妃》、《祝福》、《杏花村》、《迟开的玫瑰》五部作品的经典唱段逐一呈现;而在最后一个版块“春色满园”中,花脸、小旦、小生、正旦、须生、老旦、老生、丑角各行当演员以群体形式整齐亮相,展示出我院在当下时期的发展成就。《盛世秦风》、《春华秋实》晚会中,多姿多彩的技巧荟萃,精彩纷呈的武戏擂台,美轮美奂的戏曲表演,激情澎湃的诗歌朗诵,气势恢宏的舞台呈现,再加上小梅花秦腔团的小演员们呈现的《杨门女将》出征编队表演、《杨门女将》“大决战”武戏,整齐豪华的演出阵容,充分展示出我院现时的辉煌。省人大副主任刘维隆、原省委副书记范肖梅、省文化厅厅长余华青、副厅长蒋惠莉等与数百名观众一起观看了《七十年华章》的演出。余厅长对这场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第一,今天的演出场面壮大,无比精彩,向你们表示祝贺;第二,展示了你院强大的阵容和辉煌的历史;第三,希望你们越演越好,再创新成就!” 二 经典与特色同在 七十年间,我院积累了一大批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优秀经典之作,这些经典之作或融会千年秦腔精华,或凝练剧种创新成就,或张扬地域文化特色,或阐释西北风土人情,深受西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青睐。如何能够在有限的舞台时间和空间里全景式地呈现出我院的精神面貌和累累成果,全体演职人员殚精竭虑集思广益,最终三台晚会的编演体现出了经典与特色同在的艺术风貌。 三台庆典晚会以时间为纬,以剧目为经,对我院七十年来各个历史阶段的优秀剧目以片段、选场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带有总结性的回放与展示,传统优秀折子戏专场、传统经典折子戏专场、原创剧目选场、红色经典剧目选场、经典现代戏片段、清唱等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让观众在重温经典之余,感受到经典剧目超越时空、超迈古今的强大生命力,感受到传统秦腔艺术的浓郁芬芳。 除了重温经典,此次庆典晚会的一大亮点是我院老中青三代演员同台亮相,以李瑞芳、吴德、马友仙等为代表的著名老艺术家、以七位“梅花奖”得主李东桥、李梅、孙存蝶、李娟、李小锋、任小蕾、王新仓为代表的优秀中青年演员以及刚组建的小梅花秦腔团的百余位秦腔新秀的各层次人才梯队齐聚一堂,三台晚会参演人数多达400余人,仅出场演员就有260人次,场面最大时舞台上汇聚了演员、演奏员300余人。特别是八个单童、八个苏戌娟、八个陈勋、八个秦香莲、八个薛保、八个王宝钏、八个卢世宽、八个杨六郎、八个佘太君依次登台,纷纷演出各自行当的代表剧目,黄钟大吕的花脸,苍劲老道的须生,英气勃发的小生,委婉优雅的旦行,幽默诙谐的丑行,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使沧桑豪迈的大秦之腔以令人震撼的气势在剧场回响,场面甚是热烈壮观,振奋人心。 三 倾情献演 不辞辛劳 此次庆典晚会中最让观众感动不已的是老艺术家的专场晚会《春华秋实》。这些老艺术家都曾经在戏曲舞台上抒写过属于自己的辉煌,他们的名字早已为广大观众耳熟能详,他们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他们的表演甚至已经成为秦腔舞台艺术的标高。但是,就是这样一群七十、八十岁的艺术家,在剧院母亲七十华诞之际,不顾年老体迈、体弱多病,毫不犹豫地欣然接受了剧院领导的演出邀请,在阔别舞台数十年之后,再次联袂登台,激情放歌。 配乐诗朗诵《我们的家》是我院离退休老艺术家自发组织、创作、演出的一个节目,朗诵者中既有表演艺术家、导演,也有作曲家,还有剧院原来的管理者,他们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表达着对剧院母亲的衷心祝福,对身为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的幸福与喜悦,对现任领导的赞誉与褒奖。滚烫炙热的话语和饱含深情的诵唱无不扣动现场观众的心弦,令所有人为之动容。院长陈彦甚至忍不住从观众席中站起,向着台上的老艺术家们深深地鞠躬,以表达自己作为剧院后辈对前辈艺术家的感激与感谢之情。 为把自己最好的节目表演好,各位艺术家更是倾情投入,不辞辛劳,全力以赴,同中青年演员一样一丝不苟地练唱、彩排、演出。表演艺术家李瑞芳不顾70高龄,严格按照戏曲表演中的程式规范认真表演,让观众真切感受到作为表演大家的风范;马友仙高亢激越的唱腔,今天听来依然激动人心,给人以美的享受。吴德、焦瑞霞、杨荣荣、王毓娴等艺术家的表演都赢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艰辛的努力收获的是热情的喝彩,老艺术家们铿锵有力的唱段,形神兼备的表演,扎实过硬的基本功,认真敬业的艺术风范,风韵犹存的艺术魅力,再一次征服了现场的所有观众。观众和自己喜爱的老艺术家同歌共舞,都激动不已,甚至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场面甚是感人。晚会演出气氛热烈,高潮迭起,掌声、喝彩声、叫好声不绝于耳。演出结束,观众们仍然留连于剧场,久久不愿离去。 历时四天的庆典晚会演出已经圆满地落下了帷幕。据统计,庆典晚会共吸引数千名观众前来观看,中央电视台11频道、陕西一套、陕西卫视均进行了现场转播,把演出盛况传送到了千家万户。此次庆祝建院70周年庆典晚会,既是对我院厚重历史的高度凝炼,也是对庆祝建院70周年100场演出的完美总结。总结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站在历史功勋和当下创新、繁荣纵横交汇点上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相信一定会在未来的艺术征程中勇往直前,再创辉煌。
又到一年回望时
努力让我们的艺术创造成为有价值的文化记忆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