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李十三》 再度公演并召开专家研讨会
时间: 2016-09-30          点击量: 5487

   

DSC_5183.JPG

      9月25—30日,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演的国家艺术基金2015年度资助项目——新编秦腔、碗碗腔历史剧《李十三》在该院剧场再次公演。在连续几天的演出中,剧作所描写的李十三起伏跌宕的悲剧人生境遇,所传递出的李十三为民写戏的心理路程以及对戏曲、对艺人的由衷情感均牢牢抓住了现场观众的心,特别是最后一场夫妻痛别之后的一大段核心唱段荡气回肠,催人泪下,获得现场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演出期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于9月29日组织召开《李十三》专家研讨会,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中国戏曲导演学会会长黄在敏,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孙豹隐,与该院吴德、黄权中、贺林、焦瑞霞、窦培德、代静等多位退休老艺术家观看演出后应邀出席研讨会。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李梅及《李十三》剧组主创人员共三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研讨会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董利森主持。

DSC_5164.JPG


      新编秦腔、碗碗腔历史剧《李十三》以清代陕西具有非凡才华的剧作家李芳桂的命运为线索,通过李芳桂兴之所至、钟情戏剧创作,到看到世风日下,欲以戏“醇风俗、美教化”;看到土地兼并、民不聊生,欲以戏“唤醒民众,以图拯救苍生”,最终以身殉戏的思想发展过程,歌颂了李十三关注民生、为民写戏的人文精神和针砭时弊、为事立言的铮铮傲骨,表现了一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和责任担当。

      新编秦腔、碗碗腔历史剧《李十三》由我省一级编剧谢迎春创作,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建平执导,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谭建勋领衔主演。该剧获得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后,作为大型舞台艺术作品重大加工修改提高项目,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高度重视,先后多次组织专家和主创进行研讨。第一次加工修改后于2015年10月底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剧场进行了首期10场公演。之后,再次广泛邀请北京及我省专家为该剧的进一步提升建言献策。剧院领导要求主创团队结合专家意见,从剧本修改到二度创作认真分析问题,全面理清思路,详细制定修改方案,以期成就又一部精品剧目。

DSC_5203.JPG

      经过主创团队大量、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历时近一年的精心打磨,《李十三》于本次2016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金秋演出月活动之际再次亮相,整体艺术呈现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是在情节设置上更为合理。例如,第一场中加入李十三作为私塾先生教《大学》三纲的情节,不仅避免让观众对李十三产生“不务正业”,只是写戏的误解,而且展现了李十三教书育人,胸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为此,特邀我院第十期训练班的小学员扮演学生,走进学堂,丰富了舞台呈现。二是在舞台呈现上更为精彩。剧组特邀浙江麒派弟子张磊为技术导演,在身段、武打及剧情安排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调整,增加了亮点,更加有戏。三是在唱段方面精雕细琢,使之更符合人物性格。尤其是最后一场的后半段,这也是改动最大的地方。对待这场戏,主创团队反复研讨,尤为谨慎。其中,李十三荒野出逃的大段唱词基本上推翻原稿内容,进行了重新创作,修改后的唱段不仅更为贴切地展现了人物此时、此地的遭遇和心情,形象、生动地还原了一个具有真情实感、一生为民写戏的李十三形象,而且提升了全剧主题,突出了秦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关学精神和期盼河清海晏、中华文脉代代相传的良好愿望。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围绕《李十三》一剧的主题立意、人物塑造、导演手法、音乐唱腔、舞美设计等畅所欲言,对经过加工修改再次亮相的《李十三》给予一致肯定和高度赞誉。

DSC_5194.JPG

      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周育德认为,李十三的“十大本”对于梆子系统、皮黄系统都有深远广泛的影响,这个人物非常值得写。《李十三》这部戏的题材、主题很有分量,舞台表现很有特点。编剧的经验丰富,手法老道,半真半假,虚实结合,二度创作中,“皮影人”的出场和小铜碗的串场都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音乐上巧妙地实现了秦腔、碗碗腔两种声腔的有机融合,有基础成为剧院的又一部保留剧目。

DSC_5202.JPG

      中国戏曲导演协会会长黄在敏表示,《李十三》给予他的震撼,不仅来自于剧本和以导演为首的二度创作的精彩的整体艺术呈现,更来自于其内在的精神意蕴。剧作对题材的开掘、人物性格的开掘与秦腔剧种的风格达到了深层次的对位关系,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达到了一种水涨船高、相得益彰的效果,在展现秦腔苍劲的艺术魅力的同时,彰显出历史的沧桑感和戏曲独特的意味。编导演、舞美、灯光等都有统一的风格和个性化表现,整体艺术呈现彰显了国家级艺术院团的艺术实力。

DSC_5208.JPG

      著名文艺评论家孙豹隐认为,这是一部为陕西戏曲家立传的作品,剧作从人民性的角度,对三秦大地出现的杰出戏剧家李十三做了精彩的画像,不仅有立体感,而且有纵深感,具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扬。剧作抓住了李十三的魂,在人物的精神世界以及人物与戏剧之间的关系上做了有深度的开掘。特别是主要演员的表演非常精彩、细致,张弛有度,展示出了充分驾驭人物和把握人物的能力,相信这个戏一定会在中国戏曲史上留下自己的一席之地。

DSC_5214.JPG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星表示,《李十三》这个戏有三大亮点:一是把传统戏曲的表演程式生活化、现实化了,是对戏曲舞台表演艺术的新贡献。二是把戏剧家的创作心理进行了具象化的、直观的表达,通过戏剧舞台艺术形式表现艺术创造的过程,难能可贵,给人以美的享受。三是戏中戏因素的应用,用人来学皮影,把演员的形体动作提炼到与皮影相近的动作,展现出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

DSC_5216.JPG

      与此同时,专家们还从戏班与官兵对打这一场戏与前后剧情的逻辑关联、人物的部分形体动作不符合当时的时代环境、舞美切光过于频繁、音乐板式变化还不够丰富等细节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工修改的意见与建议。

      最后,李梅院长在总结讲话中说道,各位专家对该剧的充分肯定给予了我们坚定的信心。李十三是陕西戏曲舞台上一位做出了重要贡献的戏剧家,他的“十大本”是中华戏曲文化的经典,也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其中有些现在还仍然是我们的看家戏、吃饭戏。作为戏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搬上舞台,让后人铭记李十三先生的功绩,继承和发扬他的人格精神。《李十三》这个戏有着鲜明的特点,首先,李十三是为老百姓写戏,反映老百姓的心声和生存状态,他的精神品格正是习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所以,这个戏的创作很有现实意义。第二,充分地体现了地域文化的特色。第三,把皮影这种草根艺术与碗碗腔、秦腔融合在了一起,呈现出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和鲜明的艺术特色。李梅院长表示,《李十三》即将于10月下旬赴河北参加由中宣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梆子声腔优秀剧目展演,剧院将抓紧时间继续打磨、提升剧作质量,努力让这部戏成为该院又一部唱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让剧院在实现“创新剧院、精品剧院、和谐剧院、幸福剧院”目标的道路上,为陕西戏曲艺术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QQ图片20160930092148.jpg

143269696180487769.JPEG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