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并入选第十三届文华奖参评剧目的大型秦腔现代剧《大树西迁》,5月15日在广州上演。这是自去年5月搬上舞台以来的短短一年间,该剧第四次冲出潼关,参与国家重大赛事活动。
15日晚8点,千余名观众和专家评委聚集广州军区礼堂,凝神欣赏黄土文化、古老剧种的现代演绎。中国剧协名誉主席、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默然也兴致勃勃地来到剧场,第二次观看《大树西迁》。伴随着剧情跌宕演进,剧场内观众情绪强烈起伏,平素见多识广、对演出颇为挑剔的广州人,此刻被彻底征服,忘我地融入了剧情。许多人热泪横流,唏嘘不已,数十次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直到演员长时间谢幕,仍是久久不停,人们涌到台前,高声叫好,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感动。演员们也深受感染,纷纷将观众献给他们的花束抛向台下,回报大家的热情。鲜花传递之间,舞台上下,一片沸腾。大气磅礴的秦风秦韵,壮丽恢弘的历史画卷,深刻厚重的人文内涵,精湛细致的艺术品格,使《大树西迁》倾倒了全场观众,又一次在全国的平台上,为陕西戏曲赢得了满堂彩。
当晚演出结束后,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观众,其中有专家,也有学生,虽然年龄、身份各异,但众口一词,都对《大树西迁》赞誉有加。著名戏剧评论家林毓熙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又给戏曲现代戏舞台奉献了一台精品力作。这个戏写了交大由上海扎根西安,写了共和国的变迁,写了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贡献,也写了陕西的风土人情。我认为,陈彦这部戏写人物的命运,人物的情感,写人物的性格,是写到家了。每个人物命运的丰富性,人物性格的鲜明性,都让我感动。在总体艺术上呈现了一个很高的层次,无论是李梅,还是剧中的其他角色,都很成功。秦腔在这个戏里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成为人物命运转折很重要的切入点,既是这个戏的艺术形式,也成为了内容。这个戏使我们的戏曲现代戏有了一个新的发展,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在自己的艺术道路上又有了一个新的里程碑!我很敬佩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这种向艺术高峰不断攀登的精神,作为老朋友,我祝贺他们演出成功!”
广州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徐俊忠说:“我在高校工作,这些年里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下,大学出现了一些问题,社会对大学的评价、对知识分子的评价都呈现出了多样性。今天这部戏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国家、对事业的爱,以及彼此之间真挚的感情,是一曲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的赞歌,很难得。这部戏的人物不是概念化的,个性很丰满,人物性格发展十分可信,作为知识分子,看后在情感上特别有共鸣。你们的艺术实践,证明了主旋律作品也可以做的很好。”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马达说:“这种豪迈的戏曲让人很是喜出望外,感觉很震撼。文学剧本很美,词也写得好,写出了人性的美、人情的美,很感人。”一位从事媒体工作的广州观众说:“今天看戏,我有三、四次落泪了。一方面因为我是在新疆长大的,所以有同样的情怀,从头到尾一直非常激动、感动;另一方面,我是搞电视做传媒的,深知广州这个地方对文艺演出是很挑剔的,演出市场非常残酷,很多歌手、明星都无法在这里开演唱会,但是今天从演出结束后的掌声,就能感觉到这部戏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它传递出的坚毅、大气、浪漫,都使人感受深刻。没想到秦腔会这么好看,这么好听,尤其是好听很难得,以前感觉秦腔就是悲怆,而这场戏音乐很丰富,有很多现代元素,很容易让我们接受。民族艺术在广州这种现代的地方,能够得到这么多观众的认同,让大家见识了大西北的气势,让我感到很开心。希望秦腔走出来的这条现代民族艺术之路继续走下去,希望秦腔再来广州演出。”
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由文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广州市人民政府承办,这是中国艺术节首次在华南地区举办,也是首次由省会城市承办。“文华奖”是文化部主办的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设立于1991年,设文华大奖、文华新剧目奖和单项奖,迄今为止已举办了十二届。我院眉户现代剧《迟开的玫瑰》曾荣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大奖;眉户现代戏《漂来的媳妇》曾荣获文化部首届“文华新剧目奖”。据悉,这次共有65台剧目角逐第十三届“文华奖”,这些剧目均为近年来中国艺术创作的精华,代表了当代中国舞台艺术的最高水平,几乎囊括了我国现存的所有主要传统剧种,其水准之高、题材之广、内容之丰富,为历届中国艺术节所未有。
被评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的《大树西迁》自公演以来,相继奉调进京为共和国60大庆献礼演出,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赴厦门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主演李梅荣获“优秀表演奖”。
2009年12月,主演李梅获第20届“上海白玉兰主角奖”,刘照亮同时获 “上海白玉兰配角奖”。
2009年12月,《大树西迁》入选“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初选剧目”。此次出征广州,在好戏连台、竞争激烈的中国艺术节上,《大树西迁》依然受到如此欢迎和厚爱,是陕西文化的骄傲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