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华商报与我院联手主办“春之声•秦腔音乐会”迎接新春
时间: 2012-01-05          点击量: 4741


华商报与我院联手主办
“春之声•秦腔音乐会”迎接新春
         秋雁


      岁末年初,我院再次以激越高亢的秦腔音乐奏响了万象更新的号角。由我院与华商报联合主办的“春之声•秦腔音乐会”2011年12月31日隆重开场,多位秦腔界名角登台,给观众带来了难得的视听盛宴,受到热烈欢迎。

九朵“梅花”闹新春


      12月31日,“秦腔名角之夜•春之声秦腔音乐会”首先亮相。省人大副主任黄玮、吴前进,省政协副主席周一波,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孟建国,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斌,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秦天行,省政协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李宗奇,省扶贫办主任郭汉文,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田晓东,省卫生厅厅长刘少明,省文化厅副厅长蒋惠莉,华商集团董事长张富汉,华商报社社长周怀忠,省人事厅事业处处长温新民,西部机场集团董事长何喜奎,陕西广电网络公司董事长吕晓明,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贺晋东,省文化厅艺术处处长刘向阳,省书协主席雷珍民,省文化艺术报社长陶冶,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盎然等领导和嘉宾到场观看。由于此次音乐会阵容强大,名家荟萃,激起了戏迷们极大的热情,众多钓票者涌到了剧场门前,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开演后很长时间人群都不愿散去。
      晚会以雄壮豪迈的合唱《大秦大秦•千古辉煌》开场,李东桥、李娟、谭建勋、李小锋、齐爱云、任小蕾、王新仓、张蓓、李君梅等九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同台竞技,退休老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秦腔非遗传承人马友仙及武红霞、曹普超等一批一、二级艺术家均带着各自的拿手唱段或者成名唱段现身晚会,为观众朋友们一展歌喉,小梅花艺术团优秀青年演员李江伟、魏艳妮、崔江、王航、李迎等秦腔新秀也闪亮登场。每逢重大活动、举办重量级晚会,才可能出现朵朵“梅花”欢聚的情景,这种寻常难得一见的演出,代表了中国秦腔的最高水平,让戏迷们大过戏瘾,剧场内掌声不断。在李娟演唱了《迟开的玫瑰》唱段之后,李东桥演唱了刚刚问世9个月便已红透全国的《西京故事》选段,让全场观众为之倾倒。长达20分钟的唱段,每句唱腔都引发雷鸣般的掌声,最后还无法下场,加唱一段《法门寺》才算作罢,场内气氛达到了高潮。至结束曲“西京三部曲”主题歌大联唱时,戏迷们已是如痴如醉,纷纷和着节拍跟着唱,剧场里近乎爆棚。
      演出结束后,领导们上台与演员们亲切握手,合影留念。刘斌副部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说:“祝贺晚会的成功!祝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祝贺今晚的演职人员!过去的一年,省戏曲研究院取得了极大的成绩,在全国,在国际上为我们陕西争得了荣誉,扩大了陕西文化的影响!希望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合力托举业余明星


  欣赏秦腔名角精彩的表演之后,省戏曲研究院又在2、3日推出了业余秦腔明星宗晓娟的个人演唱会,演唱的曲目有《洪湖赤卫队》《白蛇传•西湖山水》《祝福•砍门槛》《智取威虎山•只盼着深山出太阳》《鬼怨》等等戏迷们耳熟能详的名段,还有《大树西迁•五十年》这种高难度的新编现代戏唱段。“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李东桥、谭建勋等誉满三秦的艺术家放下身段担任嘉宾登台友情出演,在秦腔戏迷中激起强烈反响。
  从2012年起,省戏曲研究院将每年选出一至两位有一定艺术水准的业余演员,以管弦乐队伴奏、著名艺术家友情出演的方式,面向社会大众予以推介——这是省戏曲研究院为进一步壮大秦腔戏迷群体,繁荣陕西戏曲舞台,努力为秦腔事业的发展多做一些事情而推出的新举措,这项举措使专业团体高、精、尖的艺术水准接地气、接人气,更加贴近受众,让传统文化的根须能够尽量向下伸展、花朵向上怒放,宗晓娟遂成为首位受益人。
  出生于西安市的宗晓娟,现供职于省直卫生系统。她自幼能歌善舞,尤其喜爱学唱秦腔。难能可贵的是,她嗓音甜润,音域宽广,具有优异的天赋条件。阴差阳错之中,晓娟没能从事演艺专业,但酷爱秦腔的她,从未放弃过心中走上舞台的梦想。她长期以名家磁带、光碟为师,努力学习、练唱,终于成为陕西小有名气的草根明星,在各类业余秦腔大赛中获得荣誉,2011年1月还荣获了陕西电视台“秦之声”栏目“虎年大叫板”的冠军。虽然如此,但宗晓娟却始终向往着有朝一日能在省戏曲研究院剧场演唱。她说:“那是秦腔最高殿堂,我对那个舞台的憧憬,好比科学家渴望获得诺贝尔奖……”对这个难得的机遇,她倍加珍惜。经过一番精心准备,晓娟终于夙愿得偿,两天的演出,台下都是叫好声不断,人们以毫不吝啬的热情,为晓娟的勇气和演唱报以鼓励的掌声。难能可贵的是,“梅花奖”得主李东桥、李娟、谭建勋及及二级演员康建海、优秀丑角演员邓卫峰等来到宗晓娟演唱会现场,为她捧场,为她助兴、助阵,体现了艺术大家对业余演员的呵护、鼓励、欣赏和扶持,也展示了秦腔人之间血浓于水的深情,这种景象使人不禁感慨万千,进而为秦腔的辉煌前景振奋和激动。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