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来自陕西黄土地璀璨艺术
时间: 2009-12-02          点击量: 2784

    编者按:在以陕西省歌舞剧院为主体的陕西演出团即将赴美之际,美国著名媒体《侨报》特地以专文推介陕西文化,进行演出的前期宣传。这份在世界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中文报纸,并未将视角仅仅局限在演出本身,而是试图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解读陕西,发掘出陕西文化的精粹部分介绍给美国,以飨读者。秦腔作为陕西乃至西北五省(区)最具代表性、最富有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而成为《侨报》推介的重点,我院亦因其“秦腔学府”的崇高地位受到专文的重视。于是,秦腔以及我院的情况便飘洋过海,登上了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报纸版面——这是秦腔史上的第一次,但绝不是最后一次,豪迈苍劲的大秦之腔一定会在美国唱响,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都能够领略秦腔艺术的魅力。我们期待着。

  在除旧迎新之际,地处大西北的陕西省不仅派来了富有三秦文化特色的花车参加洛杉矶一年一度的新年花车游行,还组织了60人的庞大艺术队伍,将于1月2日起在美国演出美轮美奂的《仿唐乐舞》及综合晚会,一展中国唐代盛世歌舞的风采。

  陕西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八百里秦川中心的古长安(即今西安)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朝代的都城,民风古朴,文化底蕴深厚,秦兵马俑、汉阳陵、大雁塔、古城墙等名胜古迹,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大量的游客。被列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陕西地方戏曲——秦腔,不仅是西北五省(区)的第一大剧种,也是包括京剧在内的中国所有板腔体戏曲剧种的鼻祖。秦腔的唱腔,外现宽音大嗓、直起直落、高亢激越之气,内蕴缠绵温婉、细腻柔和、轻快活泼之脉,由于它传递出苍凉悲壮的西北地貌品格和浑厚深沉的秦人情怀,洋溢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千百年来广受西北群众的喜爱。即使在民族戏曲处于低谷的今天,秦腔仍然葆有旺盛的生命力,除了为数众多的民间自乐班,还活跃着数百个专业秦腔团体,其中号称“秦腔学府”的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西北地区最大的艺术院团,它的前身是1938年在延安由毛泽东亲自倡导创立、并赠送300块大洋稿费作为开办经费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曾经隶属于中宣部直接领导。71年来,该院在剧目创作、理论研究、音乐改革、对外宣传、文化交流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共演出了创作、改编、整理的戏曲剧目700多部,在各类艺术活动中共荣获奖项160多个,仅国家级大奖就多达40多个,在西北乃至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已经形成了具有相当辐射力和知名度的文化品牌。2006年,曾经囊括了国家全部奖项的眉户现代剧《迟开的玫瑰》荣登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2007年10月,由该院小梅花秦腔团一群平均年龄不到19岁的孩子们排演的青春版秦腔历史剧《杨门女将》亮相舞台,其强大的阵容、靓丽的造型、逼人的青春气息、扎实的艺术功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和广泛肯定,在古城西安连续演出百余场而不衰。几年来,他们带着《杨门女将》进北京、下江南、赴澳门、上兰州,走南闯北,收获无数赞誉。继去年荣获美国总统艺术人文委员会“站得更高”奖后,今年小梅花秦腔团又获得第1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集体奖。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是西北唯一的一所集研究改革、创新实验、示范演出、戏曲教育于一体的团体,下设秦腔团(一团)、青年实验团(二团)、眉户碗碗腔团(三团)、小梅花秦腔团(四团)及艺术创作研究中心、演员演奏员培训基地等机构。集团化的战略布局,先进的管理模式,使研究院能够将演出实践与艺术探索紧密结合,相互启迪。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研究院业务建设和艺术生产步入了良性循环,不断地出戏、出人、出效益,为陕西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努力谱写着新的历史篇章。


                                                                                      Margaret KM Wong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