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数字戏曲电影《大树西迁》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首映仪式
时间: 2012-09-04          点击量: 3471

  由国家财政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投资拍摄,根据我院秦腔现代戏《大树西迁》改编的数字秦腔电影《大树西迁》8月30日晚在西安交通大学举行了首映仪式,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张宏,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小力、党委副书记赵昌昌、宫辉,省文联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省戏曲研究院院长、西安交通大学戏剧学院院长、《大树西迁》编剧陈彦,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爱民,省戏曲研究院党委书记、西安交通大学戏剧学院党委书记李仲谋,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省戏曲研究院艺术总监、西安交通大学戏剧学院艺术总监、《大树西迁》领衔主演李梅,省戏曲研究院副院长、西安交通大学戏剧学院副院长董利森,电影《大树西迁》导演强小陆以及西安交大西迁老教师代表陈瀚、何卓烈等出席了首映仪式,并与近两千名交大学子一起观看了影片。
  数字戏曲电影《大树西迁》是列入财政部、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五部中国优秀戏剧电影”拍摄序列的唯一一部现实题材的国家精品剧目,由西部电影集团导演强小陆执导。此次电影版《大树西迁》首次采用虚拟场景拍摄,并在西安交通大学实地取景,由戏剧版的原班人马演出,女一号孟冰茜仍由西北第一位中国戏剧“二度梅”、二度“文华奖”、二度“上海戏剧白玉兰奖”获得者李梅饰演,剧中其他主要角色由刘照亮、郝卫、官小良、李君梅、李娟、张蓓、任小蕾分饰,名家荟萃,“梅花”争辉,阵容十分强大。
  首映仪式上,西安交通大学校长郑南宁首先致辞。他说,交通大学于1896年创建于上海,1956年主体迁往西安。《大树西迁》电影就是以戏曲故事的形式,真实、深刻而又生动地展现了这一部壮丽的史诗。五十六年弹指一挥间,当年的交大人带着大海的风,来到了黄土地。他们离开十里洋场,来到了这片荒郊和麦田,开始了他们艰苦创业的历程。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年,今天已是耄耋之年。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有机会回到上海,回到沿海地区,但是他们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他们依然留在了这片他们深爱的土地上。他们中还有一些人的生命就终止在这里,他们的风骨就埋在了这片黄土地。当我们回顾这部悲壮、豪迈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是历久弥新的西迁精神,那就是“胸怀大志,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西迁的历史,西迁的文化,西迁的精神,已经演绎成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学精神和文化,成为激励我们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动力。当我们今天在这里通过《大树西迁》这部电影,重新走进当年那个悲壮、豪迈的历史过程,我们感慨万千。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变化,但是西安交通大学的大学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随后,编剧陈彦讲述了这部戏艰辛的创作历程,并向西安交大对剧本创作和拍摄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表示感谢,向西迁来的伟大的先贤先敬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意。导演强小陆则与大家分享了影片拍摄背后的曲折历程。影片其他主创人员被请上了舞台与全场师生见面,十几名交大学生代表向他们一一敬献了献花。  
  在剧组主创人员的共同见证下,在现场师生整齐的倒计时声中,郑南宁校长、王小力副书记、张宏董事长、陈彦编剧、李梅主演等一同启动了首映式水晶球。
  两个小时的观影过程,浓缩体现了交大师生的激情。学子们频频为西迁人感人肺腑的言语、激情壮志的抉择报以热烈掌声,不时为片中人物对亲情、理想的矛盾选择而噙泪屏息。许多大一新生表示,影片为他们上了一堂最好的校史课,让他们感同身受地了解了西迁历史,被西迁老前辈们崇高的奉献精神深深感动。作为一名交大学子,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传承和弘扬西迁精神,勇于担当和奉献。
  31日,电影《大树西迁》西安交通大学师生观影座谈会在西安交大科技馆二楼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宫辉,西迁教师代表陈瀚、何卓烈,部分院处负责人代表,以及《大树西迁》部分主创人员参加了座谈会,座谈会由西安交大党委宣传部部长贾箭鸣主持。     
  陈瀚、何卓烈两位教授正是当年从上海迁到西安的教师、学生。作为西迁亲历者,他们激动又深情地讲述了那个时代的人和事。陈翰教授说道:“《大树西迁》影片具有很好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尽管讲的是苏教授、孟教授一家三代人的故事,但是整个影片从头到尾却贯穿着一个非常突出的主题,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有家’,这短短14个字,充分说出了交大西迁的精神。这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写照。热爱事业,热爱祖国,为祖国建设事业,即使生活上再艰苦,甚至蒙受不白之冤,仍孜孜不倦地奉献着。影片用老一代知识分子热爱事业、热爱祖国的事迹来教育年轻的一代,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
  对于艺术我是外行,尤其是秦腔,我接触更少。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当陕西省人大代表时,每逢开会或外出视察,都是白天开会、工作,晚上招待看秦腔。可是,我都不去看。人们问我为什么,我毫不隐讳地讲:来陕西几十年了,陕西的辣子和秦腔却一直适应不了,都是火辣辣的。可是这次观看《大树西迁》以后,我发现能接受了,也完全被精湛的艺术表演吸引住了。我想,这不仅由于《大树西迁》反映的是交大西迁的题材,而也许就正像戏里说的,来西安56年,我对秦腔的感情已经发生了变化。”
  西安交大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宏波教授深刻解读了电影的精神内涵。他说,《大树西迁》是对交大西迁历史的总结,是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这一标志性事件最准确的评价。电影《大树西迁》不仅从艺术上弘扬了这一历史意义,其本身就是一部史诗。公管学院教授张思锋分享了自己的观影感受。他感谢艺术家的孜孜以求、感谢西迁人的崇高精神、感谢校方及社会各界对此类文化产品的支持,因为他们,才使西迁精神凝结为作品,在更大的人群中发挥影响力。2012级新生、艺术特长生赵承昊,研究生新生叶树波代表学生发表感想,并代表新时代学生表态,将会继续秉承西迁精神,在新时代里赋予它新的含义与表现形式,展现青年一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与价值追求。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宫辉做总结发言,他指出,电影版的《大树西迁》有其特殊的意义,艺术家的工作使交大的西迁精神得以凝练升华,打破了人们对于西迁精神固有的局限性理解,并将有利于文化产品在更大范围里传播。欣赏中,要在细节处见真情,于细微处见功力,在细节处感受艺术家对西迁历史的理解、诠释与弘扬。
  座谈会在热烈祥和的气氛中结束。带着几天来收集的建议,西影导演强小陆将对《大树西迁》影片做进一步加工修改,力争不留遗憾,以其最好的状态面向全国观众。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