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17时30分,伴随着晚会主题曲《爱是永恒的主题》的歌声,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陕西电视台、华商报社、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联合举办的赈灾义演大型文艺晚会在省戏曲研究院剧场门前开演。这是陕西戏曲界、书画界人士在汶川地震发生后自发组织起来的一次大规模的义演活动,显示了文艺家心系于民的浓浓深情和反哺于民的感恩情怀。
5月12日下午,四川省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突如其来的灾难不仅让三秦大地遭遇到前所未有的震感,也强烈牵动着陕西文艺界人士的心,血脉相连的中华儿女在同一时刻感受到了同样的痛楚。为了快速筹集救灾资金,用爱心为逝者送行,为生者点燃新生的希望,为失去亲人的家庭送去慰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率先发起了名为“爱是永恒的主题”的赈灾晚会,院部、院党委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对晚会的所有细节都进行了紧张而周密的策划,明确布置了各团、处(室)所承担的任务。所有演职人员都马上行动起来,踊跃参与到活动之中。大家希望通过义演活动,能尽可能地发动全社会的力量,为广大受灾同胞奉献自己的一片爱心!
赈灾义演活动得到了陕西电视台、华商报社、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的积极响应。我院的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更是爱心涌动,热情高涨,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主席、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专门为晚会创作了《爱是永恒的主题》主题歌词,由薛天信谱曲,石仲科配器后即投入排练;一级编剧党小黄、一级作曲张德宁联手创作了戏歌联唱《众志成城抗大灾》;退休艺术家张晓斌创作了题为《我们都是汶川人》的配乐诗朗诵。经过短短半天时间的紧张排练,这些作品当晚即搬上了舞台,艺术家及训练班学员们发自肺腑、饱含深情的演唱,深深感染了现场所有的人,台上台下许多人眼含热泪,场面十分感人。演出在40名训练班学员表演的《爱是永恒的主题》的大合唱中拉开了帷幕,演唱气势宏大,旋律深情,气氛凝重,情绪激昂,表现出了众志成城合力抗灾的斗志。离退休老艺术家李瑞芳、马友仙、郝彩凤、焦瑞霞、雷开元、吴德、张晓斌、白江波、杨荣荣、张新尚等都亮出了自己的拿手唱段,引起了戏迷们的深深共鸣;李东桥、李梅、孙存蝶、李娟、李小锋、任小蕾、王欣仓“七朵梅花”悉数登台;国家一级演员耿建华、徐松林、丁良生;国家二级演员熊东林、李兆钫、段桂珍、谭天杏、王小平、穆小鹏、刘随社、赵扬武、陈魁、雷涛、张蓓、卫小莉、安娜、司卫东、刘照亮、王战备、武红霞、冯艳丽、胡萍、胡林焕、李志翔以及优秀青年演员李君梅、任小勇等数十位艺术家,和院里新成立的小梅花秦腔团的年轻演员孙艳、崔江、魏艳妮等依次上场,倾情投入,饱含爱心的演唱传递出对灾区人民的至爱真情。所有艺术家和工作人员均身穿印有“爱是永恒的主题”的赈灾义演文化衫,自觉自愿为晚会尽心尽力,表达出对灾区同胞的一片至诚。
演出之前进行了名家书画现场义卖,我省著名书画家王改民、吴三大、杜忠信、赵振川、遆高亮、雷珍民,著名作家陈忠实、贾平凹、陈彦都献出了自己的书画作品进行义卖,所得善款均现场捐出。
四海同心共冷暖,一分一毫寄深情。在爱心的感召下,省戏曲研究院全院干部职工、家属、离退休老同志、训练班学员以及周边企业积极响应,自发前来捐款,充分显示出血浓于水,爱大于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大家纷纷慷慨解囊,以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灾区同胞的牵挂和祝福。当白发苍苍的老人拄着拐杖献上爱心,当蹒跚学步的孩童在大人的牵引下献上爱心,当越来越多的人涌向捐款箱时,现场的每一个人无不为之动容。据统计,此次赈灾义演现场共收到捐款20余万元。这些捐款将由陕西省红十字会在最短的时间内送抵灾区。
作为一个来自于民并为民服务的文艺团体,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血雨腥风之中,每临民族生死存亡和重要时刻,研究院的艺术家们都自觉地以国家和民族的责任为己任,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无论是在炮火硝烟的抗战时期,还是在出生入死的解放战争时期,抑或是在共和国风雨兼程的59年前进史中,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每每令时代感动,让观众动容。此次大地震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干部职工深切关注着汶川的一切,与灾区人民和抗震救灾军民同呼吸,共忧患,充分表现出了一个有着七十年辉煌历史的剧院应有的责任意识和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