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新春送戏演出忙——我院马年春节演出综述
时间: 2014-02-18          点击量: 4099

                              新春送戏演出忙——我院马年春节演出综述


    

                      11.jpg

                                   我院演出团春节期间下基层演出现场  

          

    我院是西北最大的文艺团体,拥有广泛的城市、农村演出市场和忠实的观众群体,长期以来,一直秉承一手抓剧目生产、一手抓市场演出的理念,除常年坚持在坐落于西安市内文艺路的院剧场演出外,还活跃在西北五省的厂矿、农村、机关、学校,从2008年开始,每年城乡演出均超过800场,有力地巩固了城乡文化阵地。马年新春伊始,院属四个团便抓住有利时机,从腊月开始行动,一边巩固城市演出阵地,一边集中四个团的精干演出队伍和优秀演出剧目下基层演出。从2013年12月29日到2014年2月15日,我院在剧场演出27场,下基层演出57场,不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还丰富了基层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弘扬民族戏曲、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城市剧场演出火                                                                                                                                                           2013年12月29日,青年团《锁麟囊》在院剧场首先闪亮登场,遂拉开了我院剧场贺新春演出的序幕。《锁麟囊》由一级演员李君梅领衔主演,这是李君梅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其超凡脱俗的气质,甜美空灵的声音,节奏精到的道白、委婉顿挫的行腔,为火爆的秦腔注入一丝清凉,使通俗的剧种登上典雅的殿堂,整部戏的艺术境界犹如一首绝妙的好诗,浑然天成。本来计划只演5场,但公演后,迅速受到观众热捧,结果连演了14场,且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紧接着,眉碗团着力推出的秦腔《赵锦棠》,又紧锣密鼓地登上了院剧场的舞台,并在年前完成了彩排和院领导的审查观看。这部从评剧移植成秦腔的剧目是荣获“文华大奖”的精品力作,由一级演员卫小莉担纲主演,起伏跌宕的剧情,卫小莉收放自如的表演,激情四射的唱腔,都引人入胜。

      

    2014年2月5日(正月初六),小梅花秦腔团根据同名京剧移植的新排剧目青春版秦腔《狸猫换太子》(上本)上演。自2007年底成功上演贺岁剧《杨门女将》以来,早以形象青春靓丽著称的小梅花秦腔团每逢春节都会古城人民带来贺岁惊喜,现已先后上演了《五女拜寿》《三请樊梨花》《刘海戏金蟾》《珍珠塔》《春草闯堂》等改编和移植剧目,广受好评。今年的《狸猫换太子》(上本),小梅花团不仅继承了“青春版” 朝气蓬勃的独特艺术形象和演出风格,而且竭力展现了角色内在的艺术张力,完成了该团从“演阵容”向“演人物”的一次重大飞跃。该剧第一轮已于正月初六至正月十二在本院剧场连演七场,场场爆满,第二轮演出也于正月十五开始。

                                                                                                                                                     大年时节送戏忙   

   

    正月初四开始,我院四个演出团就鸣鼓开演,将代表着陕西戏曲最高水准的连台好戏赴农村献演,为忙碌了一年的农民朋友送上精美的文化大餐。

      

    秦腔团从 2月3日(正月初四)到2月15日(正月十六)的12天时间里,不畏严寒,冒风顶雪,克服重重困难,行程上千公里,先后奔赴高陵县泾渭开发区、杨凌经济技术开发区、甘肃省甘谷县、西安东郊新房村、合阳县等地,演出本戏《韩瑞训虎》、《周仁回府》、《辕门斩子》、《姊妹易嫁》、《天鹅宴》、《龙凤呈祥》、《打金枝》、《游西湖》、《恩仇记》及折子戏专场、名家清唱专场、综合晚会专场共17场。

   

    青年团从2月10日(正月十一)到2月15日(正月十六)六天时间里,携该团经典本戏《王宝钏》、《锁麟囊》、《劈山救母》、《龙凤呈祥》、《赵五娘》、《清风亭》、《法门寺》、《窦娥冤》,在宝鸡代家湾共计演出12场。

     

    眉碗团从2月7日(正月初八)到2月14日(正月十五),在西安三桥、宝鸡蔡家坡等地演出13 场,为当地群众献上了《花烛恨》《屠夫状元》《周仁回府》《窦娥冤》《屠夫状元》《玉虎坠》等秦腔经典剧目和经典折子戏片段。

    

    小梅花团从2月5日(正月初六)开始,在完成院剧场贺新春演出月的间隙,赴蓝田、渭南和西安近郊为群众带去了《狸猫换太子》《福寿镜》《五女拜寿》《春草闯堂》等多部经典本戏、折子戏和综合晚会,已连续演出十五场,后续演出仍在继续。繁忙的基层演出,不仅繁荣了春节文化市场,而且给广大秦腔戏迷带来了年味浓郁的文化大餐。  


                                          坚持艺术高质量     

                                                    

     在春节送戏下乡演出活动中,四个演出团充分发扬吃苦耐劳的战斗精神,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仅演出剧目丰富多样,传统戏、现代戏,大戏、折子戏,清唱、戏曲小品等品种齐全,而且坚持一流的阵容,一流的水准,各团“梅花奖”演员和一、二级演员悉数上阵,国家级精品剧目、优秀传统剧目、折子戏、综合晚会等近30台剧(节)目精彩纷呈。为了保证下乡演出质量,演职员们更是不辞辛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好戏献给群众。青年团在宝鸡演出,刚刚搭好的舞台半夜被大风刮倒,舞美队同志得知消息连忙赶去,采取应急措施,整整奋战一夜,保证了第二天的顺利演出。眉碗团下乡演出,住宿条件非常差,而且恶劣的天气让化妆用的油彩冻结凝固得晕染不开,大家用气哈一哈,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任务。秦腔团和小梅花团有时一天要演出两、三场,这里刚一演完,马上大家齐动手,拆台、装车,立刻转场,虽然十分疲劳,但所有演职人员以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的敬业精神,任劳任怨,认真工作,把最优秀、最精彩的剧目呈献给了广大群众。          


                                      群众的喜爱就是我们的动力  


    马年春节倒春寒,白茫茫的雪从正月初五开始,就止不住地下,风啸雪飞,天寒地冻,让下乡演出的演职人员苦不堪言。但大雪并没有羁绊住演出的脚步,只是为后来的演出增添了几分感动的瞬间。     

    秦腔团在赴甘肃省甘谷县八里湾镇奶坪山演出的途中,大雪封路,山高路滑,一边是岩石,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沟豁,拉道具的车长十米,一个刹车划出去几十米,再也不敢往前走。当地闻讯来了上百人,拿着铁锹、手镐,每两米用从雪下翻出来的沙石砌成减速带,给车后还用三条钢索拽着,上百号人在后面拖着艰难前行。当时天色已黑,没有照明灯,只能人拿着手电在车前引路,就这样,人引索拖,硬是把道具车弄到演出现场。当地海报已出,时间已定,演出时间不能改变,演职人员来不及休息,就吃饭,化妆,接着锣鼓一响,戏就开了。一演就是九场,大雪越下越大,没有停的迹象,山上奇冷,零下十几度,但任凭风吹雪打,观众都自始至终没有散去,那大雪中雪雕冰刻一般纹丝不动、定睛观看的神情,是对戏曲的陶醉,也是对我们的喜爱。群众的喜爱就是我们的动力,只要观众需要,演出就永远不会结束。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