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漫谈>名家评论

就是这一唱
时间: 2011-09-22     作者: 和 谷      点击量: 3873

  “我大,我爷,我老爷,我老老爷,就是这一唱,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不管日子过得顺当还是恓惶,这一股气力从来就没塌过腔。”看了秦腔《西京故事》,这一折回环往返的咏唱一直在耳边缭绕,挥之不去。

  我从乡间种树回到城里,观赏了陈彦的新剧作,从头到尾流了七八次眼泪。在剧院门口遇上陈彦,我说了我的感动之情,他说我敏感,有对社会底层的人文关怀,我说可能是我心太软,把戏中的情景当成了我乡间父老兄弟姐妹的当下处境,他们在哭在笑在悲伤在欣慰,我能不动情吗?是的,就是这一唱。

   一个发扬风格到老也没转正的民办教师,一个让位于后生的前任村长,一个凭打饼手艺进城供养儿女大学学业的农民工,圆了一回西京梦。一个饼赚三分钱,几年挣了三万多元,等于打了一百多万饼,用细密的辛劳为这个城市提供了营养。女儿懂事,当家教捡垃圾补贴费用,就业困难,自主创业办起了经营饼子的公司。儿子成功心切,自卑自负,终是在父母的感召下读上了博士。房东男人涉赌,养狗的女人下眼看待农民工,纨绔公子飙车撞人。泼辣能干的街道办主任,保护古树体恤民工的老先生,纯洁正直的教授女儿,向往城市勤劳善良的众乡亲,与主人公罗天福一家在西京城的一角,构成了城市社会底层人生百态的真实缩影。是的,就是这一唱。

  就是这一唱,唱的是中华文化的美德,唱的是对植根于厚土的传统价值观的坚守。就像对待曾经在山洪到来庇护过家园的百年紫薇树,知恩图报,不出卖不放弃,不吃老先人,自强自立。物质丰富了,倘若物欲无穷,甚至践踏道德底线,投机于所谓潜规则,人性黯淡,则危害于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当下如民工、教育、住房、收入、民生等涉及平等、公正、均衡、共享诸社会问题,在剧中得到了真切的呈现和吁求。是对农民工心灵的颂扬与抚慰,是对当代大学生寓教于乐的一本精神指向的教科书。

  就是这一唱,牧马的秦人之吼就是这一唱,唐朝梨园的秦王破阵就是这一唱,李自成戏班的乱弹就是这一唱,魏长生进京就是这一唱,毛泽东在延安看过的《国魂》就是这一唱,《三滴血》《赵氏孤儿》《梁秋燕》就是这一唱,《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就是这一唱。不只是唱腔是这一唱,重要的是土声,土地里生长的声音是这一唱,与土地贴得最近的苍生是这一唱。唱的是气力,是心声,是酸心热耳的天籁之音。当然,唱腔的形式在演进,在正本清源,也在时尚,在吸吮多种元素的音乐营养生长。舞台表演形式,也在借鉴其他戏曲和舞台艺术的精华趋于完美。

  我在唱,我们在唱,就是这一唱。为《西京故事》叫好,就是这一唱。

  (转载自2011331日《华商报》。作者系陕西省文联副秘书长、作家)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