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特大喜讯从北京传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创演的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在“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中一举夺魁,荣登十大精品剧目榜首。这在陕西戏剧史上实属空前,它实现了陕西在该项目中零的突破,成就了我省文艺事业新的辉煌,为陕西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历史篇章。
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马中平得知《迟》剧获奖消息后,立即高兴地打来电话向我院全院职工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我院再接再厉,锐意进取,再攀艺术新高峰。陕西省副省长李堂堂特地从国外发来贺电,表达对我院全体员工的热烈祝贺和问候,并勉励大家继续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为陕西的文化事业作出新贡献。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是一项具有开创性的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国家投入巨资,以“工程”为举措,以“精品”为荣典,开展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入、扎实而有效的工作,主要是选拔和扶植代表中国舞台艺术最高水准的舞台艺术精品,以此带动全国艺术创作沿着良性轨道循环,为繁荣我国文艺事业奠定坚实的基础。《迟开的玫瑰》继荣获“2004-2005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提名奖后,今年又经过全国范围内的激烈角逐,最终在30台初选剧目中独占鳌头,获得十大精品剧目之首的殊荣,为我省人民献上了一份文化大礼。
大型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创演于1998年。它讲述百姓故事,抒发民众情怀,在当代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里发掘深刻的时代内涵和人文哲理,具有直抵灵魂的冲击力量。其剧本构思奇巧,演出阵容强大,舞台制作精湛,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受到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两度观看该剧并给予高度评价;今年七月,国家文化部部长、中国文联主席孙家正在京观看《迟》剧,也给予热情赞誉。近十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对该剧始终给予了大力的关注和热情的呵护,省委书记李建国曾先后两次观看演出并发表了重要讲话,勉励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要以“艺不惊人死不休”的功夫精心打磨该剧,使之成为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下的艺术佳作。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等领导也十分重视,给予了大力扶持。在中宣部、文化部等领导的直接关心和陕西省委、省政府以及宣传部、文化厅的具体指导下,省戏曲研究院全体演职人员以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代表国家艺术水准的艺术精品为目标,齐心协力,对该剧精雕细琢。著名编剧陈彦数易其稿,反复修改,直到此次评审演出前还在进行近乎苛刻的台词修订;主演李梅及全体演职人员奋力拼搏,倾情打造,终于使《迟开的玫瑰》以高质量的艺术水准“无瑕疵地呈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审组专家语)在舞台之上,荣登“十大精品剧目”榜首的宝座,成为此次评选的最大赢家。
《迟》剧自搬上舞台以来,至今演出已逾400场,曾在北京、辽宁、贵州、上海、浙江、江苏等省(市)巡演,先后有70多所大专院校组织观看,并被陕西、甘肃、山西、宁夏、江苏等省(市)十余家剧团、多个剧种移植演出逾千场。该剧荣获文化部第九届“文华大奖”、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大奖、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第六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第八届“中国人口文化进步奖”金奖、第十一届“曹禺戏剧文学奖”,已成为我省当之无愧的优秀品牌和文化名片。
十年磨一戏,《迟开的玫瑰》是我省地方戏曲的瑰宝,是各级领导、广大观众托举的产物,它体现了三秦文化的深厚积淀,体现了我省文艺工作者的共同追求,饱含着无数人的心血和汗水,是艺术家群体智慧的结晶。它以深邃的思想内涵,强大的道德力量,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时代内容,光彩照人的艺术品质为全省的艺术创作树立起了一座标杆,必将对我省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起到强有力地推动作用。
除《迟开的玫瑰》外,荣获2005-2006年度“十大精品剧目”称号的还有广西桂林市桂剧团的桂剧《大儒还乡》、广州军区政治部战士杂技团和上海城市舞蹈有限公司联合演出的杂技剧《天鹅湖》,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创作演出的舞剧《一把酸枣》,河南郑州歌舞剧院的舞剧《风中少林》,辽宁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二泉映月》,山西省话剧院的话剧《立秋》,解放军艺术学院的话剧《我在天堂等你》,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的儿童剧《宝贝儿》,上海京剧院的京剧《廉吏于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