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剧院介绍
剧院简介
院长寄语
领导班子
历任院长
荣誉榜
联系我们
院属艺术单位
一团
二团
三团
四团
艺术研究中心
演员训练班
戏曲时讯
剧院动态
戏曲新闻
演出预告
通知公告
名家荟萃
菊苑耆宿
老艺术家
梅花奖
当红隽秀
剧目集锦
新剧动态
经典再现
院优秀剧目
视听欣赏
戏曲漫谈
名家评论
戏曲知识
戏曲杂谈
留言板
戏曲时讯
剧院动态
戏曲新闻
演出预告
通知公告
戏曲时讯
2025-08-27
西安石油大学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25-08-27
第十九届中国戏剧节/秦腔《再续红梅缘》9月16日亮相杭州金沙湖大剧院
2025-08-24
“廉洁文化三秦行”走进咸阳 《生命的绿洲》传递清风正气
2025-08-24
国家艺术基金“西北秦腔表演艺术人才培训”一行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参观交流
首页
>
戏曲时讯
>
剧院动态
我院召开《金琬钗》研讨会
时间: 2004-09-23
点击量: 6024
9月23日上午,我院召开改编碗碗腔古典戏《金琬钗》研讨会。该剧主创人员与艺术研究中心王激、窦培德、雷长安、党小黄等有关理论研究、音乐、舞美方面的专业人员以及我院马生采、杨天基等老艺术工作者一同参加了座谈。会议由副院长徐光明主持。院长陈彦作了总结发言。与会同志对《金琬钗》的重排意义和思想内涵以及导演、音乐、舞美与演员表演等艺术创作手法进行了全面深刻地研讨,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老艺术工作者黄育英激动地回忆了当年《金琬钗》的演出盛况,并认为《金》剧的改编,是对传统戏曲改革的一次有益探索。王志直说,今天的会议召开得非常及时。该剧饱含深厚的人文内蕴,应继续加大创新的力度。与会者认为,重新排演《金琬钗》这一有着300多年流传历史的传统剧目,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精髓和我院浪漫主义创作风格的理性继承和发扬;且对于碗碗腔这一濒危的陕西地方戏曲剧种而言,更具保护的价值和意义。碗碗腔委婉緾绵,悦耳动听,曾被全国诸多剧种和歌曲借鉴吸收,有广泛的影响力。1958年,该剧被我院作为首次将皮影戏改编为碗碗腔的第一出大戏搬上舞台,并巡回大江南北13省(市)和晋京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和曹禺、田汉等戏剧大家的亲切接见和盛赞,引起轰动,反响强烈。40多年后,由我院眉碗团董利森 、曹治中 、贺小林(导演)、薛天信(作曲)、张晓楠(舞美设计)、卫小莉(饰 崔艳娘、崔丽娘)、王战备(饰 芦充)、胡 萍(饰 桃小春)、王少华(饰 崔 护)等一批青年艺术工作者担任主创,对这一优秀传统剧目进行了重新打造。大家一致认为,改编后的《金琬钗》保留了原作的精华,舞台呈现整体有所创新,其中的大写意和时空转换等戏曲手法的运用,体现了对戏曲艺术本质的倾力张扬和对戏曲古典美的真情开掘。较之于当下剧作,该剧具有生动、丰富和曲折的故事情节,更突出了人文精神与人文意境;导演手法较为出新,体现出对戏曲艺术本质的理性认识和准确把握;优柔雅致的碗碗腔音乐中,融入了秦腔、蒲剧等姊妹剧种旋律,丰富了自身表现力;舞美创作立意较高,总体呈现老练沉稳,并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角冲击与美的艺术享受;演员表演风格也较以往古典戏有了新的突破,是一次对青年艺术队伍的检阅。最后,陈彦院长表达了对老艺术工作者的感谢,并谈了很好的意见和要求。他指出,我们既要创作厚重而大气磅礴的历史剧,也要创作反映当代人为创造新生活而努力奋斗的现代戏,同时也要有对如同《金琬钗》这样传统经典的重新打造,不断加大继承力度。陈彦说,《金》剧让人感受到了民间文化强劲的生命力,该剧体现了民间文人丰富的想像力与创造力。这出戏给今天的戏曲工作者提供了认识戏曲本质的多重视角,增强了今人对传统舞台艺术创造力的深刻感知。在如何让传统走向今人视野的问题上,导演等主创人员作了较为成功的解读,体现出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陈院长要求,会后要认真梳理和总结研讨意见,继续作好对该剧的深加工,并力争在10月份的演出月活动中,演出质量有新的提升。大家还认为,在时间紧,任务重,又无任何人力外援的情况下,对《金琬钗》重新排演,体现出眉碗团同志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敬业精神,展现出一批青年艺术工作者的艺术才华和发展潜力。
新编秦腔历史剧《凤鸣岐山》今晚彩排演出
陕西省新剧(节)目展演 评委观看《金琬钗》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
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