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戏曲新闻

两把扇子 一出经典 看茅威涛演绎梁山伯
时间: 2006-10-23          点击量: 3408
10月22日晚的绍兴大剧院,座无虚席;昨晚的观众,如痴如醉。 舞台上的茅威涛,那身段,那手势,那眼神,那举止,透着两分书卷,三分儒雅,更有五分痴情。当她把手中的扇子忽上忽下翻出一道道或疾或徐的弧线,以表达梁山伯的大喜大悲时,又是何等传神,何等真切,让人不得不惊呼:茅威涛演活了梁山伯! 新版《梁祝》带着在理念、形式、情感传递方式上的诸多创新,再一次诠释了这段唯美古典的爱情传奇,承载起了中国人对梁祝的集体记忆。 草桥结拜,书院同窗……故事还是那个故事,祝英台还是那个祝英台,只是梁山伯似乎不是从前的那个梁山伯了。 茅威涛曾经说,以她这个现代人的眼光,一直觉得老版《梁祝》有一点难以理解:梁山伯刚知道祝英台是个女的,怎么一下子就能把友情转化成爱情?当爱情得不到时,为什么居然以用生命去祭奠? 新版《梁祝》强化了戏剧冲突,强化了人性剖析,用生动的细节,给了观众答案。“英台出门”里冗长的铺陈缩减了,“高山流水”里共读的篇幅增加了,“回十八”、“山伯之死”等段进行了全新创作。如在“思坐”一段中,山伯拿着扇子思念英台,反复自问:他走了,我怎么就那么思念呢?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改变,感情发展无疑自然了许多。 扇子的应用,是新版《梁祝》在表演形式上的一大创新。茅威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希望在情感之上有一种精神和灵魂在里头,这把扇子做到了。”于是,我们看到,梁山伯和祝英台手中都拿了把扇子,十八相送的深情、楼台会的无奈,都付于那握扇盈盈一揖中。最后的“化蝶”,舞台上竟然没有一只蝴蝶,而是两把扇子冉冉升起……茅威涛说,扇子是中国戏曲传统中书生手里最常用的道具,它几乎可以看成是书生的标志。用扇子表现《梁祝》,用扇子传递感情,是她从10多年前就开始追求的独特的、戏曲的、女小生的表演特质。在新版《梁祝》中,她做到了。 作为参加中国越剧艺术节的参评剧目之一,茅威涛对自己塑造的梁山伯打几分?她说,演员都有俗套的,谁都不会说我今天这个角色演得最好。我这样来评价:梁山伯是最适合越剧的,也就是最适合茅威涛的。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