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调二黄 属“皮黄”声腔体系。早在清乾隆二年(1737)即有戏班演出,在汉水流域极为兴盛,湖北、豫西南、湘北、川北等地皆有流传。因其音调幽雅,唱腔婉转,道白柔和,表演细腻,风格雅致而长于文戏,与本地区的汉调桄桄风格迥异。板式有上、下调之分,上调惯于表现悲怆、凄凉、愤慨等情绪;下调善于表达欢快、舒畅、爽朗、豪迈的气氛。代表剧目有《白门楼》、《失空斩》、《华容道》、《高唐州》、《女蜗镜》、《拿王通》等。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戏曲时讯
2025-08-08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2025-08-02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团实践团到访陕西省戏曲研究院 共品梨园雅韵同研文脉传承2025-08-01
红色基因聚军心 军民共谱鱼水情——“奋飞凌云志・涅槃正当时” 庆 “八一” 演出活动纪实2025-07-31
古老秦腔艺术的历史性突破——观秦腔《红河谷》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