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西京故事》在海南
时间: 2016-01-07          点击量: 3902

201611392339.jpg

 

教育部 文化部 财政部201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
                  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赴福建、海南巡演动态之二

 

   12月26日——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12月27日——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12月29日——海南三亚学院
   12月30日——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继福建四所高校巡演首战告捷后,《西京故事》剧组又马不停蹄地赶往美丽的琼海之滨——海南,先后在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海南三亚学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四所高校演出。
      作为连续四年入选“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唯一一部现代戏剧目,《西京故事》已先后赴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吉林、江苏、黑龙江等省和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大直辖市和陕西本土的百余所高校演出。此次《西京故事》赴海南巡演,是新中国成立后秦腔艺术第一次登岛。在四天的演出时间里,商务部中国国际贸易副会长兼秘书长刘宝荣,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潘惠丽,海南省教育厅体艺卫处处长卢刚、副处长林洪珊以及各高校领导,与年轻学子们一同观看了演出。台上陌生的剧种、唱腔,讲述着似曾相识的故事;台下陌生的面孔,流露着同样的热情与感动。艺术家们的真情演绎,使南国观众备受感染,现场气氛高潮迭起。剧终,全体起立,掌声经久不停,叫好声震耳欲聋。
      海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潘惠丽在诉说看戏的感受时,直言让南方的学生观看一场古老的戏曲,特别害怕坐不住,但是她的担忧很快就被开场不久的一次接一次的掌声抛到了九霄云外,一浪高过一浪的现场气氛,给她留下了观剧以来最为深刻的印象。她说,《西京故事》虽然演的是小人物,但让我们感到了剧目的伟大,创作者的伟大,表演艺术家的伟大。
      海南省教育厅体艺卫处副处长林洪珊看了一场《西京故事》后仍意犹未尽,追着剧组跑了文昌、琼海、三亚三个城市接连看了三场,她说:“这几天‘永不塌腔’的主题曲一直在耳畔回想,《西京故事》给了自己太多的震撼。这个戏与我们的时代密切结合,与我们的大学生活密切结合,同时还与我们的心灵密切结合,不仅让我们,而且让当代的大学生们受益匪浅。他们的掌声就是证明。不愧是一部中国戏曲的精品大作。”
      三亚学院校党委副书记沈建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艺术家们精湛的表演,让大家被秦腔的魅力所吸引。在快餐文化过度消费的当下,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在减少。《西京故事》演出带来的文化影响深深打动了大家的心灵,相信学生们会和自己一样狂热地爱上秦腔。
     《西京故事》海南行,再一次彰显了陕西戏曲的风采,给师生们提供了零距离亲近艺术、聆听大师、提升艺术素养、感受艺术魅力的平台。每场演出结束,师生们都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现场的热烈讨论、微博微信的互动此起彼伏。
    
三亚学院甘肃籍音乐老师马金龙带着父母观看演出后,老人激动得彻夜难眠,虽然腿脚不便,但是第二天执意跟着剧组转战另一个演出地点,只为了想重新感受父亲“罗天福”带给他的坚强与感动。海南省软件职业技术学院15级音乐表演501班郭子君同学说:“第一次看秦腔,浓郁的秦声秦韵,演绎出不同于我们琼州地域的别样的浓情与激昂,让我体会到了这一古老戏曲艺术的博大精深和精彩迷人。故事很震撼,情节很感人,有机会我还会看。”14级会计201班王伶悦说:“《西京故事》告诉我们,面对困难一定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坚强的心永远都不能‘塌了腔’!”网络工程系301班的黄新萍同学是一位贵州姑娘,看完演出后几度哽咽,在畅谈了近半个小时的观感后,主动要求加入戏曲研究院的微信公众号,自发成为了一名《西京故事》“网络水军”的义务宣传员。
     三亚学院国贸1501班浙江籍学生王紫阳说:“这部戏生动地展现了父母情、儿女情,以及面对坎坷不能被压弯的人生道理。《西京故事》让我们90后一点都没有隔阂,很快就融入到故事中,与剧中人物一起同悲同喜。为《西京故事》鼓掌,为陕西文化点赞。”该校国贸1501班程佳瑞来自陕西,他看完《西京故事》后激动不已,主动要求接受我们的采访,他说:“早就听说过《西京故事》,一直没机会看。没想到这次在异地他乡看到了来自家乡的戏曲。当剧中熟悉而高亢的曲调奏起时,马上就想到了魂牵梦绕的家乡,好感动,让人看得热泪盈眶。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喜欢戏曲,看了这次演出,我的很多海南的同学都说爱上了戏曲。这部戏不愧是精品,很好地弘扬了三秦文化,展现了我们西北人的风采。希望你们永远演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能看到它,喜欢上它。”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14园艺班来自湖北的杨凡同学说:“剧中讲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家庭,富有的家庭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快乐,穷苦的家庭也有自己的梦想。老罗自始至终坚持守候的有六七百年历史的两棵老紫薇树,
是中华民族知恩感恩的传统美德的象征。演出中我很多次泪眼朦胧,父母的爱太深沉,太伟大了,感谢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感谢他们为我们儿女做出的所有奉献。以后的日子,我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脚踏实地的奋斗,不辜负父母的厚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京故事》此次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体育馆广场演出,是《西京故事》第一次在室外搭景。剧组人克服了重重困难,以戏比天大的信念临时搭建起了一个极其简易的舞台。没有了布景道具的提示和
映衬,全部依靠剧情和演员的表演吸引观众。在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演员们以高昂的创作激情和高标准的严格要求,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抑扬顿挫的秦腔配合精彩到位的演出赢得了全场逾万名师生阵阵热烈的掌声。事实有力证明,真正的精品,不需要搞舞台景物堆砌,不需要豪华包装,永远是以内容取胜的。该校副校长过建春在观剧过程中数次热泪横流,演出结束接受我们采访时仍难以平复内心的激动,她说:“《西京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不仅是一场美的视听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和思想的提升,是一种饕餮文化盛宴。演员将剧中人物表演得栩栩如生,将人物性格刻画得真真切切,将现在我们正在大力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直观地跃然于舞台之上。《西京故事》教我们在平淡的现实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坚守人生的底线,这样一部正能量的作品对每一位年轻学生的成长都有很好的教育和引导作用。”
     回顾半个月的演出历程,《西京故事》剧组从北到南转战两省三市八所高校,阅历由冬到夏四季更迭,竭力克服剧场设施简陋、演出时间安排紧迫等各种困难,剧组上下发扬连续作战精神,齐心协力、激情饱满地将最好的艺术作品奉献给广大观众。院长李梅也在百忙之中来到海南,亲切慰问《西京故事》剧组人员,她对大家半月来所付出的艰辛和对艺术严谨的态度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这轮演出再次彰显了我们的精品力作征服所有观众的强大魅力!为我们的艺术家感到骄傲自豪。”
     距2011年3月首演至今,《西京故事》已经演出近500场。四年多来,《西京故事》唱响了大江南北,影响已深入到社会各个阶层,其魅力已超越了不同地域、文化、方言的局限,真正成为了陕西文化一张唱响全国的名片。


573141201684617_5.gif


388131201692415_3.gif


388131201692415_4.gif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