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仵埂
(西安音乐学院教授、文艺评论家)
新编秦腔廉政历史剧《关西夫子》,以东汉名臣杨震为原型,塑造出了一个刚正不阿、廉洁奉公、凛然正气的光彩形象。该剧以儒家的治国理念作为主题,以杨震在荆州刺史任上,赈济救灾为线索,紧紧扭结住“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作为杨震心中的治国理想,展开了忠良与权奸之间的斗争。该剧最触动人心的地方,不仅在于编导对戏剧核心冲突的营造,更在于其对矛盾的深化与揭示。戏剧主人公杨震到荆州任上,为赈济救灾推行他的三条新政时,首先触动的是贪官渎职者的利益链,一下子引起官场震动,矛盾迅速激化。台前与杨震较量的是武陵郡太守潘润,背后牵扯的则是朝廷重臣司徒刘凯和樊公公。编导在戏剧情节的展示中,直面这一深层矛盾,不回避,不淡化,不侧写,而是直面迎对,令观众直观到历史漩涡的纵深处。
司徒刘凯和樊公公颠倒黑白,罗列杨震罪状;杨震揭露他们上下勾结,鱼肉百姓,并抓住潘润暗杀前刺史的罪行,终于使太后心有所明,意有所动。但在涉及位高权重的皇室宗亲刘凯时,还是有所忌惮。剧作在这场戏里,写足了杨震的个性锋芒,他以不妥协的凛然正气,逼迫太后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剧作家让矛盾深化,置太后于两难之境,写出太后的选择之困时,也写出了杨震的决绝,写出了他为了国家社稷而将自身生死置之度外之勇毅。
贯穿整个戏剧的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安民、保民、富民,是杨震所依仗的着眼点、出发点,也是他视死如归的归宿点。在这里,剧作巧妙地连接起了古代与现代,高扬了“民本”思想,并成功地塑造出了杨震这个清廉勇为的诤臣形象,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同样有令人振奋的积极参考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