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戏曲时讯>剧院动态

《西京故事》在江西
时间: 2017-12-08          点击量: 4418


               1---a.jpg 

  《西京故事》在江西高校演出现场


               1---7.jpg

      演出现场,剧场不时响起热烈掌声。


               1--3.jpg

                                宜春学院陕西地方戏曲晚会演出结束后,校领导与演员合影留念。


               1---4.jpg

  主演谭建勋老师接受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校报记者采访


               1---1.jpg

 江西省教育厅巡视员何建洋接受采访


    11月27日——宜春学院

    11月28日——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12月1日——南昌航空大学

    12月2日——南昌大学

    继贵州站后,11月27日,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2017年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秦腔《西京故事》走进位于江西省宜春市的宜春学院,在该校大学生活动中心拉开了江西首场演出序幕。

    11月27日至12月2日,《西京故事》先后走进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南昌航空大学、南昌大学四所高校演出。江西省教育厅巡视员何建洋、宜春学院副校长余新卫、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易良春、南昌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求真等领导与数千名学子一同观看了演出。

    “我大、我爷、我老爷、我老老爷就是这一唱,慷慨激昂,还有点苍凉。不管日子过得顺当还是恓惶,这一股气力从来就没塌过腔。”随着一曲裂帛冲天、热耳酸心的主题曲,一幅生动鲜活的西京画卷徐徐展开,一个跌宕起伏的西京故事细细道来。贫穷与富裕,欺诈与诚实,潮流与传统,现实与理想的冲突,通过艺术家们质朴无华的语言,精到细腻的唱腔和精妙绝伦的表演,剧情被一步步推向高潮。尤其是,主演谭建勋老师饰演的罗天福,面对儿子心态失衡、心性浮躁时的困苦,用大段的唱腔诉说着父辈的期许与憧憬、痛心与失望、责任与坚守,高亢处激越悲凉、直抒胸臆,低回处细腻温婉、独自饮泣,将苍凉悲壮的西北地貌品格和浑厚深沉的秦人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西京故事》的成功之处就在于用真情讲述了身边老百姓的生活常态,不管是从乡下到城市的老罗一家为供养儿女上大学所遭遇的种种,还是城中村西门一家“钱多了也过不好的”生活实际,始终牢牢攫住每位师生的心灵,从而赢得广大师生一次又一次的热烈掌声。

    江西省教育厅巡视员何建洋在南昌大学看完演出,得知这是《西京故事》在江西的最后一场演出,言语中不无遗憾:“《西京故事》独具地方特色,展示了陕西深邃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艺术家们的表演非常出色,酣畅淋漓,功力深厚,引人入胜,让我们大开眼界。《西京故事》数次斩获大奖,实至名归。在我们江西只演了四场,应该多演几场,让更多的师生感受到经典的魅力。再次感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给我们带来的艺术饕餮盛宴,欢迎你们带更多的好剧目来江西。”宜春学院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杨健看完演出,认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用高尚的思想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第一,《西京故事》主题思想非常鲜明,宣传正能量,对高校立德树人有非常好的帮助和指导作用;第二,演员非常敬业,德艺双馨,在每一细节上都表现非常到位,比如谭建勋老师饰演的父亲腰受过伤,谭老师在表演时,不仅对每一个细微的动作都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而且对孩子如何认识和应对世俗有自己的主见。第三,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不愧是有着光荣传统和丰硕成果的艺术团体。整个团体展现的昂扬正气与蓬勃朝气令我们感动,真诚为你们点赞!”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校团委副书记周昊看完演出,感受颇多:“在我们没有接触之前,我不知道秦腔会有这么大的魅力,演出非常精彩。剧目的立意非常好,揭示了部分当代大学生急于求成,不能正确面对贫困的心态。作为老师,我们可以从《西京故事》中收获对学生德育的启示;作为家长,也值得深思,不管贫穷与富裕,脊梁都不能弯。”

    江西省教育厅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谢莲花老师,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秦腔,临时陪领导一起来看演出,令她惊叹的是《西京故事》竟深深地打动了她。发自内心的“感叹”、“感慨”、“感谢”是她的观剧感悟:“整个剧目环环相扣,惊喜连连。我之前没有看过任何关于《西京故事》的内容梗概,但在整场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中,我丝毫没有觉得有任何地方是冗余,或者因为时间长而觉得枯燥。这是令我感叹的地方。我的感悟在于,《西京故事》对青年学子的教育意义。不管家庭情况如何,作为子女一定要奋发向上,无论经历什么挫折与困苦,都要坚守成人、成才的方向。最后,真诚地感谢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给我们送来的文化大餐。”

    宜春学院团委的贺为老师在演出前,就积极与我院接洽,演出当天更是全程服务,感慨良多:“之前,从舞台布置、人员对接等很多细节中都能表现出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团队的专业素养,演职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今天,我们欣赏了整场演出,特别是秦腔《西京故事》,虽然我们只看了选场,但是艺术家们的表演很快就将我们带入到剧目讲述的特定情景中,让我禁不住几度落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学的主要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西京故事》贴近学生生活,不仅仅是高雅艺术,而且是震撼心灵的教育,是引导学生前行价值观指南。明天,我们将以这台晚会为起点,更加积极主动地去争取更多像《西京故事》这样能带给我们思考与沉淀,有助于大学生更好成长、成才的好剧目,努力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易璐璐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讲到:“这部戏是为人民立传,为时代立言,是目前现实主义题材戏剧创作发展的方向,对当代大学生具有重要教育意义,儿子罗甲成和父亲罗天福都是典型的代表,他们让我们懂得理解人生,理解生活。”该校黄琰老师也被《西京故事》深深吸引:“《西京故事》塑造了罗天福式的典型人物,以此教育并激励学生,在苦尽甘来之后才能有所成长,才能真正成才。罗家父母对生活的热爱,不向困难低头的毅力值得颂扬。即便是孩子要垮掉时,罗天福仍坚持‘再锈的铁锁也要往开撬’,这是父亲对儿子的责任,也是一位家长对社会的责任。同时,剧中西门一家人也因为受到大家的帮助在精神层面获得洗礼。”

    南昌航空大学艺术团团长许越琪是位有心人,在演奏员们到达前就早早带着大学生艺术团的同学们在剧场等候,想要借此机会与乐队的艺术家们进行学习交流。没有任何花哨的形式,客套的话语,就在演出现场,《西京故事》剧组的艺术家们不仅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秦腔打击乐器的历史,还手把手地对同学们进行了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学习器乐演奏。她在看完演出后,告诉我们:“艺术家们的指导让我们眼界大开,思路得到拓展。我从来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情景,自发而来的学生能够近三个小时,认真地在剧场看完演出,而且在结束时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西京故事》的魅力,它不仅深刻地反映了现实,而且教会大学生在理想和现实中如何去找到自我。”

    南昌大学党委宣传部宋志豪老师向我们介绍,由于该校音乐厅座位有限,《西京故事》来南昌大学演出前,学校官微就推出了抢票活动,很多同学因没有抢上票在官微纷纷留言。为了让更多同学欣赏到优秀剧目的表演,学校临时决定不检票,让学生直接过来看。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能站着看完整场演出。由于看了相关介绍,对演出情况比较了解,宋志豪老师便带着读小学二年级的女儿来看演出:“这是非常棒的一部剧!我女儿一直在剧场非常认真地看。我们平时接触这种艺术比较少,借这个机会让孩子来现场感受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西京故事》通过身边的故事教育孩子正确面对生活,有梦想就要有奋斗,体现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我们学校的贫困生比例也并不低,有部分同学多多少少都有些虚荣心。一旦虚荣心作祟,孩子就很容易迷失自己,甚至就会有一些过激的行为。《西京故事》在了解大学生的思想,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原则等方面,让我们备受启发。”

    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秦腔《西京故事》作为一部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现实的地方戏曲,同样得到了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张浩是来自宜春学院文传学院2016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与坚守,台前幕后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都特别打动我。希望我们学校能更多承办这种活动,邀请像《西京故事》这样的优秀剧目来激励学生、感染学生。同时,作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我愿意用我所学,成为秦腔等优秀传统的文化的宣传员,让更多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关注秦腔,喜欢秦腔。”该校文传学院16级涂安宁同学说道:“《西京故事》讲述的不仅是一个故事,更是一代人的梦想。追求梦想、实现目标的道路虽然曲折,但是别忘了一路上父母的默默支持和付出,他们一生不辞辛苦劳累,为儿女而活,只希望子女过得更好,站得比自己更高。这部剧给我的触动很大,很多场景令我感动不已。在罗天福跪倒在地的那一刻,我震惊、感动,但是更多的还是心痛。作为一名青年学生更应该不忘初心,牢记长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传承他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学会感恩,刻苦学习,用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回报社会,回报祖国!”该校体育学院17级赖鑫鑫同学表示:“看完今天的演出,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感染和鼓舞,艺术家们技艺高超、表演生动,用生命高歌了一曲不朽的乐章,用艺术陶冶了人们情操。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西京故事》,我不仅被故事情节打动,更为艺术家们的表演折服。希望秦腔等传统文化艺术能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些艺术能被越来越多的人传承,发扬光大。”

    来自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师范学院小学教育的刘巧玲、陈相帆同学都是第一次看大型舞台剧:“我们是带着好奇的心情来看的,但是看完之后,感觉剧目非常走心,特别震撼。很多次都因为剧中人物的命运热泪盈眶。真的不虚此行。剧中的父亲对家庭的责任和对生活态度,就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感谢《西京故事》带给我们的思考。”该校师范学院王祖超同学认为:“整部剧真挚感人,很多场景令我感动不已。在罗天福跪倒在地的那一刻,我既震惊又感动,作为一名青年学子应该不忘初心,牢记长辈的谆谆教诲,传承他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学会感恩,刻苦学习。”

    秦腔《西京故事》在南昌航空大学演出的消息早在半个月前就在陕西同学会的微信群里传开了,大家兴奋地期待着。演出当天,来自陕西的袁博和雷振伟两位同学更是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剧场,生怕来晚了没有座位。“我们老乡会的同学得知要演咱们陕西的秦腔,都表示必须来!但是,说实在的,虽然我是陕西人,以前却从未接触过秦腔,也不感兴趣。今天是第一次认认真真看戏,而且一坐就是两个多小时,直到结束。且不说演出过程中的多次掌声,就是结束时,持续四五分钟的掌声,完全是我们学生发自内心的。作为陕西人,我们倍感自豪,为咱的大秦腔点赞!”该校材料学院高分子与材料专业的王逸凡同学是大学生艺术团的副团长,看完演出,激动地告诉我们:“我很荣幸在我们学校如此完整地看到一个国家级团体的戏剧演出,这对我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提升很大。《西京故事》的舞美融情于景,细节处理非常到位。例如,老罗要守家乡的两棵老紫薇树,东方老人把市树唐槐当做自己的命根子,以及很多‘西京’的文化元素,教育我们做人就要脚踏实地,遵循根本。除了主演,适时唱响主题曲的农民工和东方人让我印象深刻。我认为东方老人是传统中国的睿智形象,又与现代的情节相呼应,这种结合巧妙自然。”该校播音系大二学生陈伟,看完剧目主动找到我们表达自己的观剧感受,从他清澈的眼神中流露出的激动之情,能感受到他内心的火热:“这是我生平第一看到如此高规格的演出。《西京故事》从故事的缘起到情感矛盾冲突的迸发,笑点、泪点不断,引起在场所有人的情感共鸣,真的太伟大了!在快餐文化时代,即便是好莱坞大片,大多数人半个小时后都会产生审美疲劳。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西京故事》创造了我们学校大礼堂观剧的记录:如此多的学生,如此长的时间,演出结束后,全场持久的掌声,台下的师生与台上的各位艺术家们一起打节奏,齐唱主题曲,真的太震撼了!”

    南昌大学资环学院的闫丽蓉、张曼两位同学都是初次接触到陕西地方戏曲艺术:“艺术来源于现实,而且高于现实。秦腔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很有力度地宣扬的社会正能量。秦腔《西京故事》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通过艺术家们的精到阐释,用传统的艺术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述现代故事,让我们不仅了解了优秀的传统文化,而且懂得了如何做事、为人。”该校艺术与设计学院2017级李琦看完演出,深有感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这部戏曲立足当今现实,很有创意、很有感染力。剧中有许多细节感人至深,让我几度哽咽。此外,演员的走台站位非常准,而且站定之后,道白、接唱非常准确、流畅。特别是主题,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非凡的意义。”

    秦腔《西京故事》能够获得江西师生的肯定,离不开剧组每一位演职人员的努力与付出。在宜春学院,由于演出条件的限制,作为演出地点的大学生活动中心其实就是一个带有大屏幕的大会议室。如果按照正常的演出,舞美队人员根本无法装台,就连演员候场都只能在室外的走廊进行。对此,剧组人员因地制宜,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一台陕西地方戏曲原创剧目选场和片段晚会。已进入深秋的宜春,晚上户外活动都必须穿上大衣或羽绒服,戴上帽子遮挡寒风。但我们的演员身着单薄的戏服,顶着穿堂的寒风,毫无怨言。这种对艺术的负责与执着更为人感动。

    “梦在跳荡、变幻,人在寻觅、确立”。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值得自己努力追寻、为之奋斗的梦想。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寻梦路上的步履才会更加坚实。作为连续六年入选由国家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共同举办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唯一一部现代戏剧目,截至目前,秦腔《西京故事》已完成了近550场演出,先后赴全国2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全国百余所高校的数万名师生演出。这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的骄傲,更是陕西戏曲的荣光。未来,秦腔《西京故事》将会代表陕西戏曲再创舞台演出奇迹,抒写精彩戏曲华章!


Copyright 2016 陕西戏曲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陕icp2023006965号-1

微信公众号

新浪微博

手机版